Connect with us

港聞

陳茂波任內儲備減4000億 學者關注發債紓赤

發佈於

【明報專訊】財政司長陳茂波由2017年初至今主理財政,跨越三屆政府。陳在任初期,政府財政儲備一度在2017至2020年期間3個年度錄逾1.1萬億元,達回歸以來的高峰,但2020年起每年遞減,經歷新冠疫情開支大增後,今個財政年度儲備預計跌至7630億元,即任內縮減逾4000億元。財政儲備連年下跌,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認為,由於政府預料需數年恢復盈餘,認為政府要有危機感,他關注儲備再跌,或會影響聯繫匯率穩定。

稱儲備相若11個月開支仍安全

議員倡藉投資增收入

若以本年度首8個月計,財政儲備實際為約6707億元,陳茂波本月初出席公眾諮詢節目時交代,預料至今年3月底財政儲備有約7200多億元。會計界立法會議員黃俊碩認為,現時的儲備數字與以往相比是減少,但仍相當於10.5至11個月的政府開支,比起一些地區只有4至6個月開支的儲備,香港屬安全水平,稱在環球經濟不景下,儲備減少非香港獨有問題。

關焯照則認為政府可透過投資取得額外收入,舉例美國國庫證券回報為5厘年厘率,若政府將儲備6000億至7000億元作投資,可以每年得到300至400億元投資回報。

另外,政府近年透過發債收窄赤字及增加收入,其中在2022/23年度的不計發債赤字為1883億元,計及發債所得才收窄至虧損1223億元,但仍是赤字(見圖二)。政府除了在2004年曾發債254億元,以往較少發債,直至2019/20年度至本年度,政府於該5個年度均有發行政府債券,金額由78億元增至今個年度的666億元,發債共1889億元。

陳茂波在去年公布《財政預算案》時表示,即使未來進一步發債,仍會致力維持政府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在相對較低水平,料到2027/28年中期預測的尾段,相關比率仍會低於10%,「繼續恪守量入為出的財政紀律,發債所得的資金不會用作支付經常開支」。

學者有憂長期發債添壓力

有稱佔GDP比例低毋須擔心

黃俊碩認為,若政府發債是與商界及市民共同投資有回報的項目,可以接受,惟若是用於支持香港開支則不理想,長遠而言非健康做法。關焯照亦擔心長期發債會為香港日後每年帶來財政壓力。不過歐洲研究及投資教育公司Orientis首席經濟師徐家健認為,本港發債規模只佔本地生產總值較低比例,利率亦較低,毋須擔心。

(預算案前瞻系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