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杜淦堃:23條立法或被指法治已死 須徹底諮詢駁斥 張舉能:國安案不盲目定罪重判

發佈於

【明報專訊】《基本法》23條今年立法,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昨在法律年度開啟典禮表示,面對地緣政治,23條立法可能受攻擊、被人質疑香港不再自由或法治已死,寄語23立法必須清晰準確,「諮詢過程必須透明和徹底,以駁斥任何我們政府對民意充耳不聞的說法」。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強調,法官處理國安法案件不是盲目定罪或追求最高刑罰,也不會屈服於任何壓力。他在記者會說,23條立法是憲制責任,「一定要立」,司法機構不宜評論立法,稱法院會按普通法原則處理涉及23條的案件。

杜:許多人確憂23條 須謹慎平衡權利

特首李家超周四立法會答問會預設主題為解答23條立法提問,料屆時會交代立法日程。與此同時,黎智英案及初選案等多宗國安法大案正審訊或陸續裁決。法律界巨頭昨在法律年度開啟典禮演辭時,均提及國安相關議題。杜淦堃表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由高度自由及法律體系支撐,香港一直是享有高度自由的城市,而外界對23條有質疑,「當中一些言論可能並不真誠,但許多人確有真正的擔憂」。他說,為真正保護香港及市民,23條立法必須清晰準確,過程透明,而維護國安與保障基本法下基本權利之間的平衡,「必須謹慎調校」。

杜在結語稱,毫無疑問挑戰在前,但相信會雨過天晴。他又說,司法機構及法律界需要公眾支持,呼籲社會支持司法機構。

有來港出席典禮、不願具名的外國法律組織領袖向本報說,本港司法獨立依然強韌,國際間密切觀察多宗國安法案件,包括會否選擇判刑偏重的指定法官。他以外國經驗說,對公民自由的限制「易請難送」,寄語港人及法律界盡力保存空間。

張稱23條「憲制責任」 司法不宜評立法

政府2003年推動23條立法時,曾明確表示國安控罪在原訟法庭可按陪審團審訊,即使裁判法院或區域法院被告也可申請由陪審團審理。不過,在近年高院審理的國安法案件,均因律政司長申請而採用3名指定法官審理,不設陪審團。

張舉能昨在法律年開啟禮致辭時並沒提及23條立法,但有講述審理國安法案件原則。他在記者會被問及時解釋,基本法訂明23條立法是憲制責任,是政府及立法機關事務,司法機構不宜評論立法工作;他亦沒有正面回應23條是否應檢視陪審團安排,說目前國安案件由3名法官會審,與陪審團程序沒有具體分別,更說與陪審團相比,好處是加多兩名專業法官審理,被告「好肯定」得公平審訊。

稱國安案比例低 「稜鏡」審視眼光狹

黎智英案等國安案件獲國際傳媒廣泛報道,張官昨在演辭提及,過去數年,「司法機構的工作時常被人透過國安法的稜鏡來審視」,批評以此眼光審視香港法治及司法獨立,「必然產生非常狹隘,甚至失實的看法」。他在記者會補充,本港各級法院一年審理超過50萬宗案件,國安案件比例很低,民事案件影響商界或國際伙伴,法庭在市民打官司或普通糾紛能否公正持平處理,同樣值得市民及國際社會重視。

張官強調,即使案件引起政治、經濟、社會等議題,法官只集中看法律爭議,審案是看控方提出的控罪、證據及舉證等。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