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卜約翰:垃圾收費政策 需以「全政府方式」推展

發佈於

【明報文章】1月19日香港政府宣布,固體廢物收費計劃實施日期將進一步延後至今年8月1日。固體廢物收費是一個減少運往堆填區垃圾量的重要政策,是香港致力達至環境可持續性的一部分。該政策已被討論或記錄在案多年,但似乎遭到無休止延期。政府聲稱公眾不理解此政策,故有必要開展更多教育和說服工作。不過這只是事情的一部分。

並非只是宣傳教育問題

首先,我們的領袖看來好像不明白這政策是影響全港居民。相比例如主要影響司機和車主的「易通行」政策,廢物收費對公眾的衝擊更為廣泛。由於其影響廣泛,該政策需要以「全政府方式」(a whole-of-government approach)來執行。

我們可以輕易看到涉及的多個界別和利益,包括社會福利署負責的安老院舍(後者的管理人員已就政策成本表達關注)、房屋署負責的公共屋邨、食環署負責的清潔承辦商、民政事務總署負責的區議會及關愛隊、私人物業管理公司、政府新聞處負責宣傳和教育,可能還有許多其他部門。

鑑於此政策的廣泛衝擊,及屢次失敗對政府聲譽造成的後果,政務司長可以領導一個工作小組,將這些界別和利益集中起來。若沒有「全政府方式」,我們是否有信心此政策可以在8月1日成功實施?也就是說,該政策並非只是宣傳和教育的事,也不是及不應該僅屬於環境及生態局的責任。惟我們的領袖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動員區議會 需民青局站出來

第二,政府擁有一些迄今看來尚未善用的資源。我們有新面貌的區議會,當中有數百名據說跟其所服務社區有深厚聯繫的區議員。如果這是真的,他們在哪裏呢?他們在實施該政策當中有何角色?他們可以走訪每個公營或私人屋苑,了解每個屋苑是否有實施固體廢物收費計劃的方案;倘沒有,原因為何,並協助其準備。

我的意思不是要求民政處去打幾個電話;相反,區議員自己需要走入社區,開展這方面工作。每個屋苑,不論公營抑或私人,都有其自身問題;當中有些是普遍的,但許多會是各自屋苑獨有的,例如目前是如何收集垃圾(垃圾槽/清潔工人手收集/居民人手收集等);由食環署抑或私人承辦商收集垃圾;是否有業主立案法團,倘沒有,如何組織居民等等。

目前為止,我很少看到這些市民代表的參與。動員區議會,而不止是說說話和開會,需要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站出來負起責任。於這一切事務中,民青局在哪裏呢?

因應各區情况 採針對鼓勵措施

第三,垃圾收費計劃需要每一名香港居民的積極參與。此政策由政府、商界、公民社會和公眾共同制定,而這要認真注意減廢的鼓勵措施。本港不同界別和個人遵從政策的能力,各不相同;需清楚地了解及減輕有關影響,方能有效實施。

這個政策要求改變香港的文化,從浪費轉向可持續性(from wastefulness to sustainability)。在香港,我們浪費了許多寶貴資源(水、食物、包裝等)。改變文化是一個艱難過程,需要對本港各個社區採取針對性的方法,集中於對可持續性的鼓勵措施(incentives for sustainability),而不止是「反覆解釋政策」。

當局必須處理此政策對社會不同界別及社會階層所帶來的不同影響。他們有這樣做嗎?同樣,這需要以「全政府方式」來推展。

倘要實踐可持續性

應與公民社會合作

第四,屢屢延後此政策,令人懷疑政府對環境可持續性的投入。在朝着「重建香港」(例如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等)急速飛奔之下,政府要麼忽視了環保組織就可持續性的呼聲,要麼認為必須安撫他們。

倘政府是致力達至可持續性的話,當局就會與公民社會合作,以實現這個共同目標。固體廢物收費計劃目前的尷尬狀况顯示,政府高層並不明白此政策的重要性或其廣泛影響。

綜合有關問題,我們在這次事件看到以往政府工作中出現過的不足(deficiencies)——缺乏領導能力、混雜和無效的溝通,以及基本的協調問題,這些也是當局處理新冠疫苗接種計劃的不足之處,尤其是對於長者及居住安老院舍的人;結果是導致位居世界前列的新冠死亡率。

由此帶出「政府如何學習」的問題。儘管所涉及界別有所不同,但執行的問題是一樣的。若當局有汲取過往教訓,固體廢物收費政策也許現時就已準備好實施了。

(編者按:文章原文為英文,由本報翻譯成中文;標題為本報編輯所擬,原題為「Solid Waste Charging Scheme 」)

作者卜約翰(John P. Burns)是港大榮休教授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卜約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