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Emily】早年測試反效果 走綠燈紅設倒數 東涌交通燈再試驗

【明報專訊】運輸署早年曾經兩度測試「行人交通燈號倒數計時器」,畀過馬路嘅人睇吓仲剩幾多綠燈時間,但最後都因為發現措施有反效果而告吹。署方上個月「捲土重來」,喺東涌達東路近美東街行人過路處測試倒數器,由以往綠燈閃動時開始倒數,改為由綠燈啱啱亮起就倒數,今年中完成研究。Emily噚日去睇過,發現每次倒數25秒,不過好多街坊似乎「你有你數,我走我路」,有人為追巴士,得番幾秒都照跑過馬路,亦有人慢慢行,轉咗紅燈都未行完。
結合調節系統算出最佳綠燈時間
運輸署同Emily講,第一代倒數器係幫行人根據時間調節步速,喺紅燈前過完馬路,?家新款倒數器就畀行人掌握整個綠燈剩低嘅時間,仲結合區內8個路口試用緊嘅「實時交通燈號調節系統」,系統會透過感應器即時掌握車流人流,運算出最適合當時情况嘅綠燈時間。
運輸署2006年喺15個過路處試驗遞減數字形式嘅倒數器,但發現綠燈閃動時先開始過路嘅人反而多咗5%;2018年同時測試遞減數字同倒三角圖像倒數,結果顯示多咗行人喺綠燈結束時都未過完馬路。
民間組織「街道變革」發起人嚴卓衡話,今次重推嘅倒數器可以畀行人預時間過路,相信可改善「舒適度」 ,但對行人安全無乜幫助,因為會衝燈嘅仍然會衝,過路習慣未必改變。佢認為問題本質係喺燈號時間,等好耐先轉燈或者過馬路時間唔夠,所以檢視燈號時間先係最重要。佢仲話,無燈號嘅過路處先最常有意外,當局應着重提供更多安全過路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