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鄧沛昕:香港樓宇需氣候變化風險評估

發佈於

【明報文章】去年9至10月香港經歷了兩次黑色暴雨,其中一次被稱為「500年一遇」,天文台錄得兩小時雨量201毫米及12小時雨量605.8毫米,均打破有史以來各自的紀錄。未來,氣候變化預計將更嚴重。由於香港是一個人口稠密的城市,遍佈高樓大廈,海港環繞着這片土地,因此特別容易受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災害影響。

2012年特區政府推出舊樓檢驗計劃,針對樓齡超過30年之樓宇做檢查和維護。這些樓宇主要是近數十年經濟起飛時代建成,也有二戰後重建的、逾70年歷史的建築。

該計劃檢查範圍包括結構、外牆、懸掛物、消防安全構件、排水系統等,然而這些檢查措施不足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更大災害。例如,我們需檢討改善杏花邨海岸堤壩能否抵禦湧浪、港鐵黃大仙站出入口及黃大仙中心商場能否抵禦暴雨入侵,及紅磡商業大廈的玻璃幕牆是否有足夠能力抵禦不可預見的疾風等。

及早改善樓宇氣候韌性 減輕重建壓力

儘管我們經常在媒體上聽到這些極端天氣事件是「百年一遇」,並且可能被視為「偶發事件」,但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表明,這些罕見事件將變得更頻繁。因此,我們要思考如何加強新建樓宇對氣候變化應對之規範,同時也應考慮對現有樓宇開展氣候變化風險評估,以防範氣候變化在未來帶來的災害。

香港現有多達8700幢樓齡逾50年的樓宇,縱使特區政府銳意加快舊區重建,假若每年平均重建150棟舊樓宇,都要花數十年才完成;未計一些現有半新舊的樓宇將來也會變舊。因此及早評估和改善現有樓宇對氣候變化之韌性,將可大大減輕未來舊區重建的壓力。

可參考強制驗樓計劃 資助業主做評估

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可分為「實際損害」和「轉型性」兩種,前者對社會大眾影響更為直接。為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減少對社會實際損害的風險,需要政府、商界和持份者相互合作。政府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當局可考慮參考強制驗樓資助計劃,資助業主或法團對氣候變化風險做評估及改善的費用,減低氣候變化對民生造成的影響。在投資者角度看,對商業物業做氣候變化風險評估,並推行相應改善,在物業貸款融資、保險等提供優惠,可增加商界參與意欲。

至於對個人業主持份者,也可從家居保險、樓宇按揭借貸優惠釋出誘因,提高香港整體社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度,加強面對急速氣候變化之能力,保障個人、商界及整體社會的財產與生命。

總括來說,香港面臨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挑戰,特別是對樓宇和城市基礎設施的影響。及早對新建樓宇規範把關,以及對現有樓宇做氣候變化風險評估和相應改善,就能大大提高整體社會對未來氣候變化之適應力。

作者是香港建築師、ESG分析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鄧沛昕]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