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楊森:切勿將香港「孤島化」

發佈於

【明報文章】內地政治學者鄭永年早前在一個粵港澳大灣區研討會上,警示香港正「快速孤島化」。他認為在國際局勢上,西方國家已將香港視為「大陸城市」。鑑於現時香港情况,鄭先生能夠公開指出香港正「快速孤島化」是相當重要及很有警惕性的。

試看,香港多年來都是全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系,但近年已被新加坡取代;加上外資流失、經濟下滑,大量移民下更流失大量人才。鄭先生指出,人才特別是法律和金融人才的流失,對香港發展有相當影響,亦非外來人士所能代替。事實上,上月底《經濟學人》亦指香港已不再是一個國際城市。

據上述資料顯示,鄭先生對香港形勢的分析,的確是言之有物。我想在本文就鄭先生對香港情况的評論,作些回應。

香港「資產」 與一國兩制密切相關

首先,無論本港或外地不少評論都稱,香港現已走向「一國一制」,而一國兩制「已被取代」,香港特區高度自治「已不存在」。我想指出,一國兩制對香港和內地社會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事實上自回歸以來的20多年,香港社會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水平和社會的穩定發展,都是有目共睹的。

縱使近年香港發生急促改變,令不少港人和外國投資者失去信心,繼而對香港發展情景不樂觀,但我們留在香港、願意為香港前景努力的,仍是認為一國兩制——不論對香港或中國大陸的發展——具有特殊意義和重要性,是不應因幾年前社會出現的修例風波——縱使其牽連甚廣——而輕易改弦易轍,甚至隨便將其取代。

其實鄭先生亦建議,內地為了社會和經濟發展,也應用好香港兩種資產,即香港制度和金融中心。在中國面對現今的地緣政治形勢裏,他認為這些香港資產對香港和中國大陸的發展更具重要性。究其實,上述香港兩種資產均與香港特區奉行一國兩制有密切關係。

我想指出,鄭先生所指的香港制度,是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分割不開的。可以說,若沒有香港制度,相信香港也難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據英國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的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2023年9月),紐約、倫敦、新加坡仍維持全球金融中心的第一至第三位,香港已是自2022年9月報告以來第三度落後於新加坡,居第四位。然而縱使近年本港社會急劇變化,香港仍站於全球金融中心的第四位。

另一方面,根據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報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21/22),香港的人類發展指數是0.952(指數由0至1,其中包括人的壽命、教育程度和人均收入總值),於191個國家/地區排名第四位。

香港制度規章 建基於自由開放多元文化

概括上述兩份報告,我認為香港在戰後經過幾代人的血汗和努力,終於建立起香港的制度;而這種制度無論在學術文化、新聞資訊、公民意識、法治等方面,在在都影響着香港金融、專業操守,甚至是社會的穩定發展。

究其實,香港的制度、規則、專業操守,均建基於本港一向以來的自由、開放和多元社會文化。無錯,香港回歸前仍未充分發展民主政治制度,惟在對外開放的中西文化交融和影響下,市民基本上享有自由,包括言論、出版、新聞資訊、宗教和學術自由;再配上專業操守、自由經濟體系、較受市民接受的公務員體系和法治保障,令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中排名前列,是有其社會文化基礎的。

無錯,香港社會近年發生遽變。在農曆龍年將至的時候,展望香港前景,又會如何呢?無論如何,香港是我成長的地方、是我熱愛的家園。面對前景,我仍是想緊守崗位,望能繼續為香港自由、多元和開放的社會制度和文化而努力;亦仍相信在一國兩制框架下,能做得幾多就幾多,縱使已有較大限制。

在此再回應上文鄭先生的講話。他提到香港的「二次回歸」,但這幾年仍沒有「人心回歸」,這一點是值得深思的。如上文所指,我仍相信在一國兩制架構下,維持香港作為一個自由、多元、開放的社會制度和文化,對本港和中國大陸的發展均有裨益。

一國兩制下持守人文價值關懷

早前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到,希望區議會能夠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功能。其實議會——包括區議會和立法會——能夠發揮此種功能,是很重要的:一來可以反映民意;二來可對政府施政有所提醒,及令當局能推出較有效措施回應市民需求,當然前提是政府當局能夠聽取和考慮不同意見;三來更可以加強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和民心,從而達至社會穩定發展。

最後,從歷史角度看,政治發展有起有伏,但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持守香港社會人文價值和關懷、對香港社會前景懷着盼望和付出,是對香港和中國大陸發展均有好處的。

筆者在此謹祝大家龍年好景、生活如意。

作者是香港大學前榮譽助理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楊森]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