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巴黎】萊許:現代音樂節焦點樂人

發佈於

【明報專訊】法國近代音樂的年度盛事「現代音樂節」(Festival Présences)於1991年由著名樂評人Claude Samuel創辦,至今34年來皆由法國國家電台(Radio France)每年在其總部「廣播及音樂大樓」(Maison de la Radio et de la Musique)內舉辦。電台坐擁多個重量級頻道,當中包括主打音樂廣播的France Musique,以及主打文史哲節目的France Culture,而音樂節的節目和宣傳安排亦與兩大頻道息息相關:除了在節前會設計一系列有關參節樂人和焦點樂人的科普節目,還會在節後播放現場演奏的重播。而負責舉辦音樂節的總部大樓也不容小覷:這座走簡約風格的白色圓形大樓是由名建築師Henry Bernard設計,除了能容納上千個辦公室、63個錄音室,還擁有一個多達1460觀眾席的大型音樂演奏廳。音樂節的大型演出一般都會於這演奏廳舉行,當筆者走進大樓時,感覺就如走進了建有香港文化中心演奏廳的香港電台電視大廈一樣,感覺既夢幻,又讓喜愛音樂的港人趨之若鶩。

今年音樂節於2月6至11日舉行,並於2月5日設有優先場和特別演出,由於焦點樂人為世界知名簡約主義大師萊許(Steve Reich),主辦方設計了十多場以其作品為主的音樂會。萊許乃美國猶太裔作曲家,曲風以重複式節奏(repetition)、慢板和奏及卡農(canon)為主,並深受印象派音樂影響;萊許在訪談中便多次表示對德布西(Debussy)和斯特拉文斯基(Stravinsky)的鍾愛及致敬,當中尤以後者名作《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對其影響最深。萊許的簡約曲風加上其愛好以樂器模仿環境聲音的手法,也啟發了近代後搖滾和環境音樂的發展,其中最為香港樂迷熟悉的Different Trains,便是以樂器模仿二戰集中營中所聽到的運輸火車聲,而此曲也被安排在音樂節的周末重點演出。至於筆者所聽的那場演奏,則表演了去年作品Jacob’s Ladder,以及與導演Gerhard Richter合作的Reich/Richter。前者乃繼承萊許自1980年代起,以希伯來經文和舊約聖經為基礎所編寫的「尋根」系列作品,並以四重誦唱為主打,與2020年作品Traveler’s Prayer對話;此作同時回應他早年為911恐襲所寫的作品,但如他所言,「音樂不為政治服務」,作品除了處理傷痛,更是對生命意義和存在的叩問。

由於萊許年事已高,不宜出遠門,只好錄製講話作開幕之用,並以其招牌的拍手節拍作進場廣播。多年來,Radio France培育和僱有自家音樂人、管弦樂團,以及駐場場務和技術支援隊伍,因此電台在音樂節中會大力推廣旗下年輕樂手,和為他們策劃與大師合作,以達至薪火相傳之效。以筆者聽的那場演奏為例,主辦方就安排兩名曾與萊許交流的年輕音樂人之作品和演出,與萊許作品對話,其中Héloïse Werner的Close-Ups風格深受萊許影響,以合上書本的聲音和即興叫聲作重複式節奏。同時,主辦方亦派人飛往美國,與萊許共同策劃表演和新曲,更製作了紀念場刊,並收錄近10頁獨家專訪。場刊精美,只盛惠5歐,務求加深大眾對萊許和近代音樂的認識和興趣。

文、圖:塞納河專業投訴員

(一群現居巴黎,愛好法國文史哲、電影和奇聞趣事的怪人)

[開眼 大都會文藝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