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歐陽五:AI是文明驅動還是分裂力量?

發佈於

【明報文章】ChatGPT聊天機械人程式發布才一年有餘,「文生視頻大模型」Sora便橫空出世。AI(人工智能)近年的飛躍式發展,預示着該技術的應用時代正加速到來。從作家阿西莫夫到導演史匹堡,AI的話題已在科幻作品被反覆討論,人們對這項技術的心態一直是謹慎而充滿期待。如今,這項技術在開啟應用時代的前夜,首先被拿來討論是關於國家安全的問題。

剛剛結束的第60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慕安會),主論壇中有3場討論直接與新技術相關,還有20多場與AI有關的邊會、餐會,佔論壇總量的五分之一以上。會上,不少與會者表達對AI在安全領域的憂慮。此外,晶片企業Nvidia的創始人黃仁勳近日提出「主權AI」概念,他認為每個國家都需要擁有自己的AI基礎設施,以便在保護自己文化的同時利用其經濟潛力。該言論引起各方對「國家層面對AI技術控制」的關注。

作為AI應用技術大國,美國對於是否與另一個技術重要掌握者中國在該領域合作,態度十分謹慎。去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禁止或限制美國企業在AI等科技領域對中國進行新的投資。這顯然是將中美之間正常的科技交往予以「安全化」,對中國的AI及相關科技企業實施精準打壓。

雖然近期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主任、首席科學顧問阿拉蒂.普拉巴卡(Arati Prabhakar)透露,美國未來與中國就AI安全議題展開合作的可能,但在近期的慕安會上,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瑪格麗特.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表示,與中國在一些問題上雖有分歧但仍應在AI領域展開對話合作時,美國代表對此持反對態度。

開展國際AI合作

或可終結「雙輸」

國際社會上出現「AI技術泛安全化」的論調,是當下世界的縮影。地緣政治局勢日益緊張、經濟不確定性不斷增加的情况下,各國均習慣從維護自身利益的角度來思考新興技術。然而,AI究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新興驅動力,還是加重世界割據的力量?

今年慕安會安全報告的主題詞是「雙輸」(lose-lose),報告指出「許多國家不再關注全球合作的絕對收益,而是愈來愈擔心自己的相對收益低於其他國家」。報告認為,這是導致當前國際社會「雙輸」局面的根源。然而,在全球範圍開展AI合作和良性競爭,或可終結「雙輸」局面。

更關心「相對收益」的人們,一般認同「國際空間有限論」:一國佔據了更多空間和資源,就意味着其他國家可佔據的縮小;或一個大國已佔據的空間,會因其他後起大國分享或割據而縮小。這樣的觀點,在經濟增速放緩的當下似乎更有市場。近年流行的「中國威脅論」、「修昔底德陷阱」等論調,均源於此。

實際上,技術革新、制度改革等,都有可能使空間、資源「膨脹」。自工業革命以來,因技術革新和資本人員大流通,世界經濟規模、市場規模便不斷膨脹;更如中國改革開放前,世界市場規模只有約13億人口,而中國實行市場經濟、逐步打開國門後,世界市場規模增加了一倍人口。因此,技術革新和進一步打通世界市場,尤為重要。

過度強調「主權AI」

或刺激地緣政治競爭

如今,AI技術的發展進入從研發到應用的關鍵節點,是當前最有可能進一步拓展國際空間的新興技術。投資銀行高盛集團研究部門預測,最終AI或將推動全球年均GDP(本地生產總值)增長7%。但割據的AI,能多大程度拓展國際空間?當下各國應該管控分歧、加強合作,給AI以充分發展空間,向國際空間注入進一步「膨脹」的動能。

此外,過度強調「主權AI」,可能進一步刺激地緣政治層面的競爭,也進一步加劇AI帶來的國家間的「數字鴻溝」、信任危機、主權安全等問題。任何技術都是雙刃劍,但人類運用AI技術最嚴峻的課題,並不在於國家安全,而在於資本壟斷、社會分化,甚至更為終極的「人的優先性」問題。這些問題不應被當下「AI泛安全化」的討論所遮蔽。而解決這些問題,各國僅開展「競爭夾縫中的合作」是不夠的,更應該增進理解達成某些價值觀層面的共識,才能真正引導全球AI走向健康發展道路。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