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吳永輝:評財政預算案——高官有沒有站在小市民一邊?

發佈於

【明報文章】財政司長昨公布財政預算案,未有驚喜。在外圍環境十分困難的局面裏,政府投入大量資源推動各產業發展,這方面算是不過不失。民主黨對於政府高層拒絕減薪,未能展示與市民及中小企業一起共渡時艱的誠意,表示失望。對小市民支援有限,但卻全力支持地產相關界別,我們不禁質疑高官有沒有站在小市民一邊?

紓困措施有限 令人失望

對於支援小市民打工仔女,民主黨建議派發消費券及有2萬元薪俸稅和個人入息稅寬減,及提出多項福利、社區、青年、舊樓支援措施,但不被政府接納。政府只建議一次過3000元的課稅寬減措施,即年度收入20萬元或以下者平均只少交770元稅款(註)。

對於打工仔女及小企業,特別是低收入群組而言,課稅寬減可直接減輕稅負。現時的寬減幅度幫助不大。民主黨對政府不派發消費券及只有十分有限的紓困措施表示失望,市民和中小企仍要面臨一段困難日子。

雖然政府表示明白部分行業和市民面對經濟壓力,但推出對中小企及小市民的支援有限,反而對於地產相關界別的「撤辣」要求卻完全應承——宣布取消新住宅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及額外印花稅,本港炒家買細價樓印花稅由7.5%減至1.5%,稅款大減約八成;而內地客印花稅更由15%減到100元至4.25%不等,豪宅甚至可以慳千萬元「辣稅」。

金管局亦同時宣布放寬住宅按揭成數,及暫停物業按揭貸款的2%壓力測試。由於市民居住負擔仍然高企,仍處於世界上最難負擔的前列,政府的措施無助小市民改善居住環境、減輕負擔。至於取消各種印花稅能否推動物業市場,仍有待觀察,因為物業市場主要由整體經濟決定,而外圍環境和地緣政治仍不穩定。

至於供樓壓力測試,當年推出時是為了防止小市民負擔不了供款成為負資產,引發社會問題。壓力測試是在低利息環境推出,但現在是高息時期,利息負擔上升,惟當局卻暫停測試。這是否任由負擔不起的人仍然「上車」?故我們建議政府在適當時候再實行壓力測試。

強推北都人工島 恐成沉重負擔

此外,我們要求政府盡快制訂「2050長遠規劃」和因應經濟困境的應變計劃,以加強香港競爭力。另一方面,司長表示將優先推動北部都會區,而下降中部水域填海工程的優次,以回應社會對耗資龐大的人工島工程的質疑。我們仍然不支持人工島填海,要求政府檢討。由於地產界對投資北都和人工島填海的意願不高,當局強推項目,只會對政府日後帶來更沉重的財政負擔。

政府經營開支長期增加,已連年財赤,預計2024/25年度將持續出現400多億元赤字。我們理解政府的財政困難,對此政府可以適量發債達1200億元,實施標準稅率兩級制,令高收入人士的負擔略為增加。

我們支持上調一些費用及煙草稅,惟不支持政府提高公司登記費,因大量中小企業的經營仍然困難。

對於政府要檢討2元乘車優惠計劃及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我們理解乘車優惠對政府略有負擔,惟我們重申現時計劃能夠鼓勵大量「初老」者活躍於社區,以及支援他們投入工作、提供更多勞動力,故我們不支持下調相關計劃優惠。

至於定期放煙火幫助旅遊,我們質疑其成效。我們建議爭取在港舉辦國際體育賽事、大型嘉年華會、國際巨星演唱會等,並放寬文化藝術盛事基金的申請資格。

我們曾要求當局承諾未來3個財政年度不削減社會福利開支、加強支援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加強協助大廈管理、為參加中學文憑試的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增加對青年發展投入的資源、協助冷門運動等,卻未見政府回應,希望當局持續跟進。

保持國際大都會特色

外企必重新投資香港

香港特區在一國兩制之下,有靠近西方的特色;但近來中外專家都質疑香港「孤島化」,甚至「大陸化」。在專家質疑聲當中,外國專家如羅奇(Stephen Roach)受到強烈批判。

我們期望政府要注意保持香港之多元、包容、自由的國際大都會特色。我們當然不希望香港的情况惡化,冀盼香港保有過往的獨特性、國際性;深信外資若感到香港仍享有自由、多元、民主、開放的社會氛圍,必然會重新投資於香港。

註: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補編「一次性稅務寬減」

作者是民主黨中央委員會成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吳永輝]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