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羅健熙:如何說好香港「中心」的故事

發佈於

【明報文章】《財政預算案》發表,那個象徵希望和新生的晨曦色封面夾着的內容中,較多引起討論的就只有撤辣和發債。我承認自己比較悲觀,除了封面那晨曦色外,在預算案內文中都沒看到多少曙光;明年預算案除了封面,或許要研究連內頁都要轉用顏色紙,增強效果。

近年愈說愈多這些那些中心

不過,今年預算案其中一個章節,倒讓我產生了一點好奇,就在「加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章節中,財爺連續列出了七個「中心」,因為過去總有種印象是近年愈說愈多這些那些中心,但又好像沒有看到具體經濟成效或官員就相關中心的跟進檢討匯報,就找回由1998年開始的財政預算案演辭,驗證一下自己的印象。

除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詳,例如國際金融、物流、資產管理、貿易、離岸人民幣結算之類中心外,我發現原來不時都有些突然間出現,說香港已成為或已經具備條件成為或需要加強鞏固地位的「中心」,例如2006年說的「亞洲發債中心」、2009年的「區內的食物化驗中心」、2013年的「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和「亞太區國際法律和解決爭議服務中心」、2017年的「伊斯蘭金融中心」和「基建投資融資中心」、2018年的「國際高端會議展覽及採購中心」、2019年的「國際風險管理中心」、「區內船舶融資中心」和「亞太區船舶租賃中心」、2021年的「國際研發合作中心」等。到最近3年,則有較多篇幅說就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提及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提升、建設、發展的「八大中心」、「兩大樞紐」(註)着墨。

「中心」具體成效如何量度?

本屆政府十分重視「關鍵績效指標KPI」,不知上述這些「中心」的具體成效是如何量度,又有多少是已經隨着政府幾次換屆而放棄?國家「十四五」規劃給香港的支持,在我看來其實也是中央政府對香港的盼望,希望香港能夠在經濟上持續成為國際上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城市,為香港和國家也帶來好處。那麼,香港政府又如何把握、配合,讓世界、國家、市民都看到香港真的在朝着那些「中心」進發?KPI又是如何衡量?

「中心」者,顧名思議就是要在中心,是別人圍繞着自己而不是自己跟着別人團團轉。特首在2023年1月的金融論壇上,說香港已經回到世界舞台中心,現况真的如此樂觀嗎?香港政府的政策,有給人「中心」的感覺嗎?別人搞煙花我又搞煙花,別人搞夜市我又搞夜市,這是作為「中心」的精神面貌和思維嗎?為什麼長期的「大好友」著名經濟學者羅奇會說「Hong Kong is Over」?為什麼跨國企業選址新加坡作為亞洲總部會愈來愈多,至2023年已是香港的3倍(據彭博行業研究統計,新加坡4200家,香港1336家)?說起新加坡,大概兩年前尚有不少人在把它與香港比較,但類似的比較好像愈來愈少?那個圍繞香港和新加坡數以十年計的「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要落幕了嗎?

這些問題我沒有很確切的答案,但相信也是不少香港市民心中的憂慮。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回歸25周年的講話中,強調香港的國際化地位,往後的這兩年也常聽到關於香港要保持「國際化」的不同討論。外國人來香港投資或看重香港與否,個別的政府政策當然有影響,但是他們對香港的觀感——香港是不是仍然有「一國兩制」帶來的優勢?這些優勢將來會加強還是會削弱?——也會左右他們的決定。

羅奇的「Hong Kong is Over」論引來了不少討論,政府本來客客氣氣地回應,說幾句多謝他關注,然後說說為何香港不會「玩完」,甚至因為他過去的友好關係邀請他再來香港詳細探討便好,可惜政府官員和行會成員卻選擇了一些較情緒化的回應,如「如果佢想破壞香港呢一方面嚟講,就真係佢玩完喇,香港唔會畀佢破壞到」和「佢幾年無來香港」等。另一個近日出現的事例,則是國際邁阿密來港、美斯沒上場的事件,政府官員或議員針對國際邁阿密和主辦方Tatler Asia沒有什麼問題,但部分人把事件提升到「痛恨美斯」、「幕後黑手」、「歧視香港人」、「禁止入境」的層面。當然還有謝偉俊,除了在答問大會提出問題被特首當其言論「挑撥矛盾、危險」而要「打擊」外,他最近另一個書面質詢提出「香港迅速孤島化」問題,官方書面回應中說了些香港優勢、歡迎各界建言後還是要加一句「對於一些過於悲觀的言論,我們未能同意並須直斥其非」。悲觀都要被直斥其「非」,實在聞所未聞。

經濟學者看淡或球王失場

官方回應對港形象看不出有何好處

本屆政府或許認為,必須要時時刻刻擺出強硬態度才能顯示出自己的立場和正義;但是我們總要看結果來衡量,這種處事方針給世人所展現的香港,是一個包容、多元、自由的國際大都會,還是政府官員或議員小器、而且很易就會把事情上綱上線的地方?他們會覺得香港是一個「特別行政區」還是愈來愈像一個普通的內地城市?對外界看待「一國兩制」的觀感是好了還是差了?香港不會單單因為一名經濟學者看淡,或一名球王失場,而失去「國際XX中心」的地位,但官方或接近官方人員的回應,對香港對外形象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好處。

政府官員和議員們近年常把「說好香港故事」掛在嘴邊。說故事能說到別人心坎處,能夠打動別人,最需要的除了是真實的香港故事,也要和受眾有所連繫、有針對性,讓別人覺得你重視他們、了解他們、明白他們的需要;若只是把同一套台詞反覆念上千遍,或自說自話自己有多好多強大,是別人誤會我、不明白我,人家才不會賣你的帳。香港的國際化地位對香港和國家都十分重要,但在地緣政治影響下已面臨巨大挑戰,希望官方或接近官方人員回應時,可再認真細想外界觀感。

註:「八大中心」和「兩大樞紐」指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國際航空樞紐、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

作者是民主黨主席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羅健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