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林筱魯:捨繁冗程序 得成本效益

發佈於

【明報文章】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到,政府預計於未來3年基本工程開支將進入高峰期,中期財政預測的基本工程開支,將控制在平均每年約900億元,顯示政府對基本工程開支的持續投入。

基建的推展不但是投資未來,亦對經濟民生有所裨益;可惜工程慢、造價高,往往是政府工程為人詬病的地方。對比鄰近地區,工資高、材料貴,當然是香港建造工程價格高企的部分原因;不過除了工資、物料之外,時間及設計標準均導致成本增加。

工程規管極嚴 往往耗時耗力

工程進度慢,不是因為建築工人懶,亦不是因為建造行業「拉布」,最大原因歸咎於香港的設計與施工規管系統極度嚴格,往往耗時耗力。要解決一個問題,可以由10個部門聚在一起開會,談一小時,最後由會議主席「拍板」下決定;亦可以由10個部門分開處理,逐層上下求索,持續橫向互相推動,各自表述堅持己見,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太極拳源出武當,太極高手則源於「無擔當」。

做事疊牀架屋,政府固然有責任,但要求政府部門權責清晰、守規依法、處事公平公正、獨立運作、相互制衡,確保事事牢固安全,人人身心康泰、出入平安,實乃市民大眾的普遍期望。每日打開報紙,要求政府加強監管、嚴謹把關的聲音比比皆是。政府官員行事執法,不期然會一概從嚴。

監管不可只懂「加」數而不懂「減乘除」

每出問題便多一重指引,每出意外便多一重監管。負責填表寫報告的人多,親力親為的人少。由專業人士監督工人,再由管理人員監管專業人員。一方面政府要增加人手做好監管,另一方面業界亦要招聘更多人手應付政府的監管,若不夠人手便要加時加班,原本3份功課變成8份功課。本來份份100分,現時卻變成5份80分、兩份及格、一份隨時不及格。每加一份功課花的都是時間,每多一分鐘都是錢。監管不可以只懂「加」數,不懂「減乘除」。

制度的繁複程度,不禁令人懷疑所有參與者均失去自理能力,凡事都要監督。真正有效的制度,應是賞罰分明、權責明確,不論是政府體制內,或是私人執業的專業人士,均須承擔應有的專業責任。除了必須的安全審批外,表格上是誰的簽名,那個人即有責任確保相關要求完全達標,減省程序,不再需要重重審核。

反而,監管部門需要確保法規的詮釋應用不會因人而異。政府管理層要有清晰權責,迅速解決部門之間的個別要求,並保證部門內部,甚至是跨部門之間的溝通決策流?。今時今日,以上程序均可借助科技,利用電子管理系統協助執行,以盡量減少人手和失誤。

應摒棄固有觀念

此外,要保證結構安全,不是說要多加數條鋼筋、多鋪幾層水泥。既然外國可以用木材興建十多二十層高的樓宇,香港亦應與時並進,以促進創新和以效益為本的角度,參考其他地方之設計要求,認真全面檢討現有的設計標準,繼而優化。以政府正積極推動的組裝合成法為例,如果可因應使用需求,減省組裝單位之間的牆及「天地面」,其實已經可節省不少成本。事實上,簡化流程不等同疏於監控及審批;以效益為本的創新設計,亦不代表不安全。大家應該摒棄固有的觀念。

全球經濟不穩定,香港正處於疫情後的轉接期,受壓於巨大財政壓力,要推動建設之餘,亦要「睇餸食飯」。平衡加快建設進度與保持工程質量,從來不易。不過今屆政府素來積極有為,相信絕對可以因時制宜推陳出新,拿揑箇中平衡,穩中求進。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林筱魯]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