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狄志遠、彭意婷:教育局的因循 乃學童自殺因由——由減少功課開始

發佈於

【明報文章】香港學童自殺輕生問題嚴峻,港人對學童自殺的新聞也漸漸麻木。當一個個生命的消逝,轉變為不斷上升的冰冷個案數字,請問教育局真的有正視學生困境及反思對策嗎?

教局數據 明顯不全面

根據教育局提供有關學童輕生的數字,2018至2022年這5年,每年分別接到14、23、21、25及25宗由中小學校呈報的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而2023年截至11月已錄得31宗(註)。這些資料沒包括涉事學生曾否就情緒及精神困擾問題求助、病歷等資料。但警方提供的數據顯示,2023年截至11月已錄得306宗學童輕生個案(其中37人死亡,其餘列企圖自殺),而且亦有相關醫療紀錄。

教育局統計的學生自殺數據,明顯不全面,足見為何局方會低估問題的嚴重性,更遑論制訂針對性的預防政策。

教育局對以上情况的判斷,僅為「數字上升估計是受疫情及復常後學生需要面對較大的挑戰所影響」,只把問題歸因於疫情影響,完全沒有打算要下決心根治問題,對於改善學生精神健康的態度也僅是「多點關心」。局方推出的「3層應急機制」,實際只為應急之用,並未從源頭處理學生的精神壓力問題。

香港學生學習壓力大,是普遍公認的事情。許多調查研究都揭示,香港學童自殺的主因是學習壓力,沉重的功課量壓得學生透不過氣。即使成人在放工之後,也想回家休息,但學童卻在一整天的學習後,每天還要回家做功課直到晚上10時、11時。這樣的功課壓力,令孩子完全看不到希望。

催谷成績不是香港社會獨有的產物,但中國內地及新加坡都已發現,偏重學習成績會危害學生精神健康,並推出家課政策積極處理學童學業負擔問題。

內地在2021年實施「雙減」政策(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校外培訓),及發布《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小學低年級不得有書面家庭作業,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時間控制在60分鐘內。

新加坡各中小學則須根據政府指引制定校本作業政策,小學不同年級的家庭作業時間有明確規定,例如小一至小二每天約30分鐘至1個小時、小三至小四每天1至1.5個小時。

香港的國際學校亦有相關限制功課時間的政策,每科、每天甚至每周的功課時間都有限制,例如小一至小二每天20分鐘(10分鐘中文及10分鐘英文/數學),每周功課時間不應超過100分鐘。

重設防自殺委會 調查師生精神健康狀况

教育局應重新審視並制訂學校功課政策,為不同年級學生訂定合理的作業時數上限,例如初小學生每天不應超過30分鐘、高小學生每天不應超過60分鐘,以減輕學童的學業負擔。

政府亦應重設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不僅關注學生自殺問題,更要擴大範疇至調查學童與教師的精神健康狀况,並根據研究結果採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全面審視現行課程設計、考評制度及升學機制。

我們了解在現時教育制度下,要全面改善香港學生的精神壓力,確實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革;但教育局在這個時候宜先逐個問題去處理,由制訂功課政策為起點,不要令自己的因循成為學童自殺的催化劑。

註:〈立法會十九題︰學生的精神健康〉,2023年12月6日政府新聞公報

作者狄志遠是新思維主席、立法會議員,彭意婷是新思維社區幹事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狄志遠、彭意婷]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