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歐陽五:處理兩岸事務 當「情」「理」兼顧

發佈於

【明報文章】「2.14」惡性撞船事件發生至今已一個月有餘,兩岸就此已舉行十幾輪協商,目前仍未妥善解決。而此事延宕在兩岸民間累積的負面情緒還在發酵,不易消除。

筆者以為,兩岸關係從來不止是宏觀層面的大事件、大進程,更多時候,兩岸關係所包涵、所體現、所有感的,往往是具體的人和事。對中微觀層面事件的處理、對個體的態度,也往往會對全局產生影響,甚或改變大的進程走向。筆者觀察至今,對「2.14」惡性撞船事件的處理,台灣方面確實做法失當,亦使兩岸關係前景蒙憂。

台灣三方面失當 兩岸關係蒙憂

其一,說辭前後不一。金門「地檢署」查明,是台灣海巡船衝撞導致大陸漁船翻覆、人員傷亡,台「海巡署」此前卻聲稱「拒檢蛇行,不慎翻覆」。

其二,遮掩真相。根據台灣相關規定,本應全程錄影,但錄像遲遲未公開,託辭是「事發突然,來不及錄」。

其三,態度「擺爛」。台方一直以「調查程序」為由卸責,也未及時表達對遇難者家屬應有的歉意。也難怪大陸國台辦怒批「三無」——無情、無義、無理。

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就此事指,民進黨仍不知如何與中國大陸打交道。筆者以為,不僅是不知,更多是不願。「2.14」事件雖事發突然,但卻是民進黨8年來「抗中謀獨」路線的必然產物。民進黨當局單方面劃設所謂「禁限水域」,並以此為由粗暴對待大陸漁民,在島內渲染「反中」民粹情緒,是為「兩岸互不隸屬」的論調作註。而長期拒絕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與大陸互動往來,也使民進黨當局缺乏善處兩岸突發事件的人才、渠道與能力。

兩岸本就無小事,在兩岸關係已相當脆弱的當下,對每一個事務的處理都應審慎,兼顧「理」與「情」,才有可能為兩岸關係緩和留下一定餘地。

從最基本的情理來說,人權是全人類共同價值,超越地域分別和政治歧見。民進黨對大陸漁民人權的漠視,突顯自身治理缺陷,也必然會激起大陸洶湧民意。

而從兩岸互動來說,從官方到民間,大陸對台灣社會一直有天然的親近感和深厚善意。習近平在今年兩會期間不僅提到「和平統一」,還柔性喊話要積極推動兩岸科技、農業、人文、青年發展等領域交流合作,意在讓兩岸融合發展的福祉能夠令台灣各階層有感。

在民間,去年冬天火熱的旅遊城市哈爾濱,街頭民眾得知遊客來自台灣,熱情地往他們兜裏塞滿糖果;的士司機得知台灣遊客不會用叫車軟件,寧願選擇拒絕平台派單,也要迎他們上車,怕他們久等受寒。這些行為,自發而真摯。

在沿海多地,大陸也長期為台灣漁民作業、補給提供便利與服務,並積極參與海上救援。

對比而言,台灣民間對大陸民眾亦多心存善意,但台灣當局做法失大陸人心。大陸方面雖「大事小以仁」,卻也在檢視兩岸善意是否對等。今年兩會所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增進兩岸同胞福祉」。換言之,對於兩岸同胞福祉,大陸認為應當並都要顧及。

3月15日福建海警在金門附近海域依法開展執法巡查,大陸官方稱「為維護包括台灣地區在內的中國漁民合法正當權益和生命財產安全,中國海警將持續加強執法巡查」。金廈水域形成的新治理形態,符合兩岸漁民在台灣海峽傳統漁區作業的歷史事實,對兩岸漁民權益的保護是利好。

5.20臨近 台方務必清醒

島內學者研判,未來大陸對台政策將「說少做多」。大陸做什麼?怎麼做?當然有其不變的情、理邏輯,也將視大陸對岸的行為方式和邏輯而動。或許,「做」才是台灣當局能真正聽懂的語言。

5.20「政權交接」臨近,台灣務必清醒——美國追加的對台軍售或「調停」人設的樹立,並不能對台灣帶來真正的庇護。台海的和平安寧、兩岸民眾福祉,說到底,還要看在每一個事件中、每一次互動中,當局者展現了怎樣的姿態、選擇了怎樣的站位。兩岸之間的「敵意螺旋」不能再任由其上升。島內學者感嘆,「有『九二共識』真好」。所言是矣。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