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黃錦輝:共建藍色糧倉 深港共同發展大鵬灣

發佈於

【明報文章】糧食安全的統籌佈局,對國家和國民舉足輕重。自2003年深圳與香港攜手完成《大鵬灣水質區域控制策略》的合作研究起,深港雙方就有定期回顧該項合作研究,檢視各項控制策略的成效,及制訂所需的增補措施,持續推進管制水污染,保護大鵬灣。

2023年根據《海魚養殖條例》,漁農自然護理署指定了大鵬灣等4個地點為新魚類養殖區,並主要以集約化模式營運。同年,深圳也出台《深圳市海洋發展規劃(2023-2035年)》,其中亦提出要「統籌深港環大鵬灣海域、海島等海洋自然資源保護利用,建立生態環境保護、海島開發、海域利用共管機制」。

深港海灣 一脈相連

如今,在國家發展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背景下,國家級海洋牧場落戶深圳大鵬灣,帶動傳統漁業轉型升級,發展可持續生態漁業。深港的海灣一脈相連,兩地都正於大鵬灣推動現代化的水產養殖,因此更應盡快聯手,就整個大鵬灣海域的保育、科研和發展,制訂全盤規劃,釋放大鵬灣的發展潛力。

但是,深港在大鵬灣合作發展上,尚有可以改進的地方。例如大鵬灣缺乏整體規劃,當局需要加速落實深港兩地的協調發展;在數據流通方面,應該盡早實現深港的海洋科研數據和物資自由跨境流動,從而共同將大鵬灣發展成為現代海洋產業。此外,現階段深港兩地的優勢,並未在推動大鵬灣發展上有充分發揮。

鑑於以上問題,為更好地利用深港接壤的優勢,加速大鵬灣的修復和發展,並通過互利合作,兼顧保育和發展,實現深港的共同發展與繁榮,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深港應在《大鵬灣水質區域控制策略》的基礎上,開展更緊密合作,保育、發展兩不誤。深港不但要合力保障深港環大鵬灣海域的水體生態系統安全,更要聯手發動大灣區「藍色引擎」,服務國家的「海洋強國」戰略。為推進深港的協同發展,筆者建議兩地訂立合作框架,成立聯合專責小組合作開發大鵬灣,科學確定養殖用海的規模,加強兩地規劃的銜接,善用兩地優勢,聯手做好環境調控和生境修復,避免重複建設和競爭關係,實現合作共贏。

推進跨境聯通 攜手加速發展

此外,筆者認為大鵬灣若要發展現代海洋產業,需要善用便利科研的配套措施。因此,在深港訂立發展大鵬灣的合作框架時,要充分利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優越跨境合作條件,例如「白名單」制度和國際數據專用通道,優先在河套地區引進海洋科研機構和相關產業鏈,讓海洋科研數據和物資自由跨境聯通,以節省科研成本,並提升科研和成果商品化的進度。

筆者認為,要善用香港的優勢,築牢粵港「藍色糧倉」。當局不但持續協助本港漁業轉型至可持續或高增值的作業模式,令香港擁有堅實的現代化漁業基礎,還在北部都會區預留了發展漁業和國際大學城的用地,因此這將可以吸引歐洲的許多著名海洋高校在港設立分校,創造條件為建設大鵬灣藍色糧倉作出更大貢獻。

深圳大鵬新區正積極推動建設深圳海洋大學和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深港應該建立深度合作,交流現代化及高產量水產養殖技術,爭取盡快做好生態關鍵物種擴繁和資源修復,提高大鵬灣資源生物種類數量和資源量,築牢粵港藍色糧倉。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黃錦輝]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