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李世榮:不應抹煞2元乘車優惠的社會效益

發佈於

【明報文章】財政司長在今年財政預算案中提出,檢討長者2元乘車優惠及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引起社會熱議。本人的地區辦事處近日也收到不少長者查詢,紛紛表示擔心政府將會取消這項「德政」。這反映2元乘車政策不但「深入民心」,也十分「深得民心」,因此若貿然撤回或將政策「封頂設限」,相信必然惹來民怨。

調查可見長者支持政策

將長者2元乘車優惠稱為「德政」,並非誇張,自2012年實行政策以來,好多老友記都大表欣慰,認為是政府回饋市民最直接也最貼心的政策。有團體(明愛長者聯會)於今年3月9日公布一項調查,訪問了916名長者及護老者,結果有高達96%人同意政府應維持2元乘車優惠計劃,讓長者能夠繼續享用低廉交通費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調查又顯示,受訪者認同2元優惠計劃能夠鼓勵長者外出、減少社會孤立;有不少受訪者稱計劃令他們多了出街,又能約朋友飲茶,「個人沒那麼自閉」。

政策有助減少隱蔽長者

有不少學者及心理專家指出,長者多出街走走、與人接觸、維持社交活動,對他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有好處;長者不再隱蔽,也有助社區服務健康發展。筆者對此深有同感,近年因為疫情,身邊不少長者因而盡量少出街,身體也隨之變差,有不少非政府機構反映,縱然社會已經復常,但部分長者身心已然受到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對社區增添了支援壓力。

香港面對財政赤字,與環球外圍因素和經濟復蘇步伐有關;緊縮開支雖謂人之常情,然而卻率先針對弱勢長者開刀,筆者大惑不解。要說服公眾,當局應該提供充足理據,特別是2元乘車優惠自2022年2月起,將門檻由65歲下調至60歲後,大大激發了這批為數約63萬「年輕長者」的外出意欲,而社區隨之增添了活力,着實對社會帶來正面果效。當局有必要提交相關數據,他們為社區如何帶來經濟效益。

對症下藥 才是最佳方法

較早時,有評論稱長者濫用優惠,指他們經常「長車短搭」浪費公帑。誠然,此情况經常出現於乘搭過海隧道巴士,令政府「補貼」增加。不過,假如巴士公司提供更仔細的分段收費,例如按乘搭車程來計算,又或者向長者提供落車泊卡設施等,「長車短搭」便不再成為問題。

當然,要推動巴士公司改變固有收費和提供設備,並非能夠於一時三刻完成。而現階段當局應可增加巡查、打擊不法人士,及積極做宣傳工作,減少「長車短搭」,以善用公帑資源,相信這才是至佳良藥。

此外,當局將於今年8月起全面使用實名登記的「樂悠咭」,筆者認為,這除了可進一步打擊濫用情况,相關部門也可掌握實質數據,作為分析及調整政策的依據。

勞福局時任局長羅致光曾經在網誌撰文指,長者2元乘車優惠「可謂年長人士最有獲得感的一種福利。對未能申領長者生活津貼及醫療券的長者而言,益處更為明顯」。因此,筆者並不認同政府斷然撤回優惠。假若當局經詳細研究後,認為無法繼續承擔措施,筆者建議始才考慮設限方案;而在提出方案前,必須在社會有充分討論;訂立檢討方案後,也必須做足宣傳,讓長者掌握了解,以免老友記無所適從。

作者是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李世榮]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