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陳文玲:2024年世界經濟 風險與挑戰並存

發佈於

【明報文章】2024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在研判世界形勢時指出:「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地區熱點問題頻發,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筆者分析,今年世界經濟總的特點,一是走低,二是不確定,三是還有一些難以預料的「黑天鵝」和「灰犀牛」。

首先,今年世界經濟復蘇的基礎總體上仍比較脆弱。受3年疫情影響,疊加俄烏衝突、大國博弈,世界經濟復蘇的慣性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增速仍將走低。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為3.1%。IMF預計2024年發達經濟體的增速降至1.5%;其中,美國2024年經濟增長預測值為2.1%,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測值為0.9%;對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今年經濟增長預測值為4.1%。

世界經濟的6個風險

其次,2024年世界經濟還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風險。一是戰爭風險,2024年地緣政治經濟關係緊張和全球安全局勢緊張,很可能會繼續加劇。俄烏衝突還處於拉鋸狀態,由於美國、歐洲對烏克蘭的援助出現了較大分歧,產生了新的變量和不確定性;而只要衝突持續,世界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等解決的難度就只會上升,不會下降。除此之外,中東是世界石油、天然氣的主要儲藏和生產地,由於巴以戰爭的風險,世界能源價格可能會繼續保持比較高的水平。中東、非洲、亞洲也還存有潛在的衝突熱點。戰爭風險顯著影響世界經濟增長,及發展的整體外部環境。

二是通脹風險。通脹風險與戰爭風險直接關聯,預計今年全球通脹率將降至5.8%,發達經濟體的通脹率將從4.6%降至2.8%,發展中經濟體的通脹率將從8.6%降至7.8%。全球的通脹率雖然在下降,但由於戰爭和衝突加劇,導致通脹的問題還在,就不能保障它不會反彈,特別是核心通脹率的下降速度將更加緩慢。據IMF預計,全球核心通脹率將從2022年的6.5%,下降到2023年的6%和2024年的4.7%。全球近四分之三的經濟體,今年物價水平(通脹率)都在兩位數以上。

三是債務風險。世界銀行去年發布的《國際債務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利率經歷了40年來最大幅度飈升,發展中國家用於償還政府和政府擔保債務的支出,達到創紀錄的4435億美元。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共經歷4次主要債務浪潮,2010年至今是第四次債務浪潮,本次規模最大、範圍最廣、增長最快。國際金融協會表示,2023年全球債務寫下新紀錄,達到313萬億美元。僅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增10萬億美元債務中,超過80%來自發達經濟體;其中,美國、日本、英國、法國的增幅最大。到今年3月12日,美國國債達到34.5萬億美元,佔全球債務總額的11%,美國家庭債務達到17.06萬億美元。

大國競爭 全球或形成兩個產業鏈集群

四是產業鏈、供應鏈的脫鈎斷鏈風險。疫情造成的脫鈎斷鏈是「硬隔斷」;大國競爭博弈搞「去全球化」、「去中國化」和「友岸化」、「近岸化」、「在岸化」的「軟隔斷」,對產業鏈、供應鏈衝擊最大,影響也更為深遠。美國先後推出《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晶片與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等,以推動美國重新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據主導地位。但產業鏈的切割,要付出巨大成本,愈是國際分工複雜、產業技術含量高的產業鏈,愈難切割。同時,全球供應鏈中心也將逐步調整。隨着美國推動供應鏈重塑及俄烏衝突影響,歐洲不僅經濟增長趨勢放緩,而且支撐產業鏈、供應鏈的能源資源保障喪失殆盡,歐洲產業鏈、供應鏈中心地位受到衝擊。未來,全球或會形成以中國和周邊國家為核心的東亞產業鏈、供應鏈集群,及以美國和周邊國家為核心的北美產業鏈、供應鏈集群。

五是貨幣政策風險。2024年美元貨幣政策轉向,基本是確定的;但轉向的力度、速度及轉向之後對世界金融市場的影響,是不確定的。如果美元從連續加息轉向降息,那就意味着從美元流動性的緊縮,又會回到流動性寬鬆,會不會導致新一輪流動性氾濫?目前,美元的準國際貨幣地位還在,依然具有廣泛的正面或負面外部溢出性。同時,美元也存在較大信用風險,「去美元化」成為長周期的大趨勢。

六是能源和大宗商品風險。受俄烏衝突、巴以衝突、能源轉型、大國競爭博弈等影響,全球能源和大宗商品市場仍處於高風險或高位震盪狀態。2023年全球石油價格平均是每桶83美元,2024年石油價格預計將在每桶70美元至90美元之間波動。原因在於,一是俄烏衝突爆發後歐洲加快能源轉型,但起碼要有5年的時滯期;二是美國急於補充石油戰略儲備,大規模買進石油的價格底線是每桶60至62美元;三是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與俄羅斯和一些中亞產油國繼續限產保價。基於此,2024年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還會處於高位。

氣候變化影響 不容忽視

再次,2024年世界經濟還須警惕「黑天鵝」和「灰犀牛」事件的發生。

2023年全球溫室氣體濃度、地表溫度等多項氣候變化指標,達到新紀錄;而2024年地球可能更熱,世界氣象組織已向全球發出紅色警報——海平面將繼續上升,北極海冰加速融化;全球可能會遭受火山爆發的威脅;洪水、颶風、龍捲風、極寒和極熱等極端天氣事件,將愈來愈頻繁,強度愈來愈高。氣候變化「灰犀牛」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愈來愈不容忽視。

2024年還是世界大選之年。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將有76個國家和地區舉行大選,覆蓋全球41%人口,GDP(本地生產總值)佔全球的42%。美國、俄羅斯、印度、伊朗等國的大選,會給世界增加很大變量,甚或出現「黑天鵝事件」。其中,美國大選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最大;無論哪名候選人當選,不能繼續把美國利益凌駕在全球利益之上,用美國的高關稅政策解決貿易逆差問題,也不能以去風險的名義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脫鈎斷鏈,更不能繼續製造戰火,抬高世界經濟風險。另外,美國的貨幣政策和宏觀政策,應跟其他大國保持協調,降低脆弱的全球經濟復蘇增長的困難與挑戰。

作者是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文玲]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