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阮穎嫻:旅遊業揀客之道

發佈於

【明報文章】今年政府財政預算案有頗大篇幅論及發展旅遊業,比較多人討論每月煙火表演及盛事吸客。剛巧「球王」美斯事件及美國樂壇天后Taylor Swift去新加坡開南亞獨家演唱會等,廣為人討論。有遊客因本港去年除夕煙花表演後,塞滿跨境巴士站,通宵輪候,甚為鼓譟,驚動了官員。近日內地開放青島及西安自由行,似是想仿效2003年SARS後的復蘇方法。

香港旅業面對兩個問題

香港旅遊業發展,面臨兩個主要問題:(1)香港物價高昂,導致遊客體驗不佳,甚至可能將負面評價傳播出去;(2)香港地小人多,一些公共資源如公共交通及某些景點等,在繁忙時間使用率接近飽和。這些資源是遊客和本地市民共用,容易造成市民與遊客矛盾對立;尤其低消費旅客為香港帶來的收入有限,而且不是全體香港市民直接得益,部分市民覺得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消費水平相對較高,發展中地區的遊客覺得物價高昂,從而影響他們的旅遊體驗。早前一個人去海洋公園搭纜車,突然有個女子跳上來,原來是浙江遊客。我向她介紹景觀,有淺水灣、深水灣、深灣遊艇會及有僭建問題的獨立屋,我說,都是名人富人住的地方。她說:「來到香港,才知什麼叫貴。」

香港的競爭者是周邊的國家。東南亞國家如泰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印尼都積極發展旅遊業,他們勝在價廉物美,付出香港的低檔價錢,就有高檔的旅遊質素。日韓各有吸引力,韓國有K-pop文化;日本就算低消費,質素亦好,每個價位的旅遊產品都稱霸國際,即使去100日圓(要加價了)迴轉壽司店,都食得開心。發展中地區的遊客來港旅遊,未必消費得起優質服務,節衣縮食,賓館「屈蛇」,於是就有「香港不過如此」的評價。

旅客覺得既然付了不少錢,服務應該要好;但他們的貴,是我們的便宜,價錢與期望不匹配,造成落差。在香港,服務好、坐得舒服,大約要人均500元以上。蘋果iPhone有句廣告語:「貴,從來都不是它的缺點,而是你的缺點。」但旅客不會這樣想,他們只會覺得,東西又貴、服務差勁,然後唱衰香港。

例如內地旅行團迫爆土瓜灣用膳,一日兩餐同樣地點食到厭。這樣的團因消費所限,只能幫襯平民食肆。我們的平民食肆粗聲粗氣、全球獨步,而且限15分鐘用膳,他們當然難以欣賞香港的好,只能說理解到香港的效率文化。後來旅監局禁止旅行團安排團友同區購物和用膳,又要求用膳不得少於30分鐘,情况改變但酒樓執笠。收人頭幾十元,賺少少GDP(本地生產總值),但影衰香港,不知是否值得。要求他們改變模式,令團費上升,付不起錢的選擇不訪港,有能力觀光的體驗較好。

遊客迫爆 有替代效應

第二個問題是,他們可能會在香港的旅遊景點和設施上產生負面影響,例如過度擁擠等。承上,有人投訴監管影響自由市場、破壞營商;但土瓜灣迫爆,影響居民生活,旅遊巴落車危險,是負面界外效應,有時需要監管匡正。

接待高端旅客,比接待低端旅客人均賺更多錢。前者人均花費高,比起他們使用香港公共設施,例如有補貼的公共交通,其帶來的成本微不足道,負面效應較低,對香港較划算。簡而言之,就是「好客」。而且不要忘記,遊客迫爆還有替代效應——由於遊客迫爆,本身會在港消費的本地人就會轉移消費,例如儲錢減少消費、避免前往遊客區,或寧願等到去外地旅遊才消費。不過,近日旅業人士、零售及食肆的投訴是遊客慘淡。那要看區域和景點。

香港大學近來吸引大批遊客參觀,但對師生造成一定滋擾。由於是免費景點、港鐵直達、人文氣息、高尚學府,有校徽的草地外佈滿「打卡」的遊客。有學生投訴趕上課時要為遊客拍照;課堂外時有遊客在門外「揖揖抰抰」,影響上課。紀念品店大排長龍,校內本身食肆繁忙時間已經無位,現在人更多,則用學生證等方法禁止遊客購買餐點。

港大一直以來都有遊客來參觀,還有家長帶學生來實地考察要不要入讀港大,我也有不少為遊客帶路的經驗,但近來非常多,看來是社交媒體效應。我留意到,投訴遊客人滿為患的多為大陸學生,香港學生已經不敢發聲了。這跟港大法學院院長傅華伶的觀察一樣。有學生提議,應向遊客徵收入場費;不過大學為公帑所建,理應開放,全民共享,讓人自由出入才有氣度。

內地非沒有高消費者 只是不來港

為了將接待遊客效益最大化,香港要揀客。消費高的客人,當然是長途客。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2023年訪港旅客分析報告》(報告),2023年來港過夜客平均花費6900元,不過夜客則是1300元。畢竟搭了多個小時飛機來香港,總希望留耐少少、睇清楚個城市、感受一下人文風情,而不會像港人去大灣區一樣即日來回、來去匆匆,所以一定要多吸引過夜客。之前政府提到舉辦國際會議,也是好事。商務客「開公數」,會住高級酒店及前往高級食肆,花費較疏爽。

現在本港旅客群已經由旅行團轉做自由行,人均消費高,有教養、有禮貌、懂文化。不過有媒體報道,今年農曆新年期間,中國整體出遊人均花費約1450港元,海南免稅區人均消費約9000港元;而126萬來港旅客,人均消費只有200到300港元。可見,中國大陸非沒有高消費客人,只是他們不來港。只花費200到300元,計及「香港夜饗樂」的100元餐飲券,人均消費更低,做不到「拋磚引玉」的消費效應,甚至行政費與補貼都蝕埋。這個價錢連住一晚酒店都不夠;在香港只要住一晚中上級數的酒店,已經要2000元。那即是他們來搭車,然後食一兩餐飯,即日來回,就完結了。他們去的地方,一般市民都會去,毋須入場費,山頂、郊外、海邊「打卡」等,這樣我們沒有從旅遊業實現經濟增長。

應吸引高端客 而非中門大開

如何用方法令非目標顧客不要摸上門,同時吸引更多目標顧客,是香港要摸索的事。如何吸引貴客、好客,而不是「特種兵」,或是佔用香港公共資源賺錢袋落自己袋的人。例如郊野公園有人長期霸營位紮營租給旅客,假日市民就用不了。

香港應吸引高端客,提供高端服務增加效益,而不是中門大開,好客窮客都接。到頭來,太多窮客還趕走了好客,睇完煙花無車返,就被人「鬧到瞓低」,並被旅客在「小紅書」批評香港種種不是等等,得不償失。

做發達地方的外國客,或發展中地區的高消費客人,才是perfect match。據上述旅發局報告,過夜客裏,長途客人均花費8400元,短途市場8000元,中國內地6500元。那麼,哪個地區客人最願意花錢?按地區,答案是中東及印尼,人均花費過萬元;其次是歐美、澳洲、韓國及南亞多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印度),約8000至9000元;接着是中國內地及台灣,約7000元;最低其實是日本,只有6000元。怪不得旅發局力推吸引中東客,但中國人喜歡吃豬肉,甘香油爽,滿口豬油濺溢;回教徒則視豬肉為骯髒不潔。但香港的清真配套欠奉,文化差異,可能令回教客人覺得不太友善。

作者是港大經管學院講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阮穎嫻]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