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基金公會倡內地個人養老金准投資境外

發佈於

【明報專訊】國務院總理李強於《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在全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積極發展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去年7月數據顯示,個人養老資金帳戶的4030萬人中,僅有900萬人實際存款於帳戶內,佔總用戶不足四分之一。香港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建議多項措施推動「第三支柱」發展,其中包括容許特定比例的個人養老金資金投資境外市場,擴大個人養老基金投資範圍。

黃王慈明表示,現時「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的痛點在於產品同質性高,大部分所提供的投資產品為銀行存款,其理財性質較重,指出「似銀行存款多過投資」,令其投資產品缺乏多元化,欠缺跨市場及地域的產品供個人養老金制度下的參與者選擇。

她提到,「第三支柱」於2022年11月正式落實,其以試點形式於國內30多個城市推行,支柱下目前市面上有700多種投資產品,由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及理財公司提供,投資範圍涵蓋存款、國債、內地債券及港股。她續指出,個人養老金開戶人多,惟投資的人少,就算有利用個人養老金進行投資的人,亦僅局限於存款產品。

黃王慈明建議,逐步放寬個人養老金資金投資予境外的比例,向制度下的參與者於資產配置方面提供更多選擇,提議容許約10%至15%的個人養老金資金可投資於境外市場;另外設立「自動加入」機制,建議機制下要求中國居民將每月收入按特定比例,如將5%撥入到個人養老金內,但機制同時向不願意供款人士提供退出的選項。

稱內地長線須「三隻腳」平衡發展

她亦建議於個人養老金下,按不同年齡層的參與者制定各種默認基金,並將制度下的參與者自動納入其內,務求為不熟悉投資人士提供選擇,詳情可參考香港強積金俗稱「懶人基金」的默認基金;加強投資者教育方面,令中國人民明白退休保障,為政府、僱主及僱員的共同責任。她提到,過去中國居民的退休保障均過於依賴政府「第一支柱」的社保,更指其屬不可持續,長期而言需「三隻腳」(即第一至第三支柱)平衡發展。黃王慈明亦提到,現時「第一支柱」為獨大,其資產規模佔中國退休金總規模約六成至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