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葉劉倡民間外交重建香港國際形象 稱「低級紅」要慢慢改 「太戰狼」難做橋樑

發佈於

【明報專訊】香港國際地位及形象近年屢受外界質疑,《基本法》23條立法更惹來西方政府及媒體口誅筆伐。身兼行政會議召集人的新民黨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上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今次23條立法,外國的反應較訂立《港區國安法》時溫和,認為香港要重建國際形象,除了政府官員要繼續對外解說,更應推動「民間外交」,指本港商界及專業界都有深厚的國際聯繫,應加以善用,逐步去除西方對香港誤解。對於有意見批評建制派或政府近年出現「低級紅」現象,她說「要慢慢改」,而香港作為世界橋樑,過往成功是因為開放,若國安威脅受控,就應該調整,「如果太過戰狼,就會扮演不到這個角色」,強調中央絕不希望香港「內地化」。

明報記者 鄭律銘 林藹純

內地政治學者鄭永年今年初在一個論壇上發言,形容香港正「快速孤島化」,西方國家已將香港視為內地城市,內地城市亦與香港在某些方面惡性競爭。葉劉淑儀接受本報專訪時認為,香港「絕對不是」一個孤島,香港目前形勢與地緣政治有關,美國在中國經濟近年崛起下,對華態度轉趨強硬,西方傳媒亦由以往唱好中國經濟,轉而寫「中國威脅論」,及至2019年反修例風波,以至中央制定《港區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雙方的意識形態對立更加嚴重,西方媒體對香港亦極為不利。

中國威脅論損投資

外資長賺「不隨便走」

葉太說,這情况影響投資,但強調香港國際投資者的基礎仍然雄厚,「香港有1300間美國公司,有8萬多美國人不願意走,因為賺了錢」。她以輝瑞、花旗銀行、J.P. Morgan、McKinsey、Bain等為例,「它們雖然短期看淡中國巿場,但已經賺了很長時間,中國是很大的巿場,不會隨便走」。

葉太認為,今次《基本法》23條立法,「西方輿論有些批評,但不是最強烈」,較2020年中央訂立《港區國安法》時溫和,她相信這是基於美國國內及國際形勢等因素造成,但認為香港仍要更多解說,努力扭轉西方對香港的觀感,單靠官方解說並不足夠,「官方始終有官方的立場」,舉例特區官員去信《華爾街日報》反駁,對方有刊登,但「永遠都是『反駁』、『堅決反對』、『強烈譴責』,有沒有影響呢?人人都知,需要做多些」。

葉太表示,除了政府對外解說,香港更需加強「民間外交」。她說,本港無論保險業、銀行業、航運業、旅遊界,以至法律等專業界別,都有深厚的國際聯繫,有自己的朋友,可以由他們對外多解說,解說者須有國際交流經驗,並要用對方文化可接受的言辭,「當然他們出發之前遇到一些敏感的議題,譬如保險界未必懂得解釋國安法,政府要向他們簡介」,她自己就已安排與美國智庫CSIS辦一個網上研討會,討論23條。

打壓人權自由否看實效

盼黎智英案後歸平靜

而最為重要的,是以實際效果做證明,她引用英文諺語「The proof is in the pudding(布丁好不好,吃了才知道)」,稱是否真的打壓人權自由,就要看其有何實質影響。她舉例,澳洲政府在香港就23條立法實施前夕更新旅遊警示,「說有些人不知不覺就會犯法」,事實並非如此,而國安法生效近4年以來亦無澳洲人被捕。她期望在黎智英案等大案審結後,社會可恢復平靜,恢復和諧,恢復包容。

倘國安威脅受控 寧左勿右應調整

對於有意見批評近年建制派及政府出現「低級紅」或「寧左勿右」現象,葉太認為「要慢慢改」,若國安威脅受控,就應調整。她說,香港向來擔當買辦及橋樑角色,「開放」是賴以成功的要素,「人來錢來,這樣才可以成功,如果太過戰鬥格就不行……如果太過戰狼,就會扮演不到這個角色」,認為官員在修辭上亦要慢慢調整,打趣道:「(立法會議員)何君堯說話其實都溫和了。」她以自己接受外媒訪問為例,「我從來沒跟人家吵架,會盡量以溫和理性的方法解釋……不要讓人對香港有惡劣的印象,覺得你蠻不講理,或者死撐」。她強調「我不認為中央希望我們內地化,絕對不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年發表演辭就提到,香港要維持國際化和普通法制度。

作為議員,葉太說現時「愛國者治港」,立法會及區議會要正常運作,但「正常運作」不等於做「應聲蟲」,立法會仍有監察作用,政府亦不應介意議員批評。她又鼓勵傳媒多監察議會表現,「你們報道我們(立法會議員)有沒有說話、有沒有舉手都很重要」,強調議會不可因沒有反對派而疏懶。

(香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