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北京聞風:耶倫赴京 中美高層交流漸復常 /文:鍾鳴九

發佈於

【明報專訊】在本周二中美兩國元首通話後,美國財長耶倫旋即開啟訪華之旅。這是耶倫9個月內第二次訪華,也是兩國元首三藩市會晤後首位美國內閣官員訪華。

去年以來,中美間交流越來越頻繁。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孫興杰認為,目前,中美關係恢復到了特朗普上台以前的制度性、常規性溝通的狀態。兩國都有管控危機、維持中美關係發展態勢的意願。「尤其現在美國正要大選,在大選期間,拜登有意維持中美關係的穩定。」

「新三樣」產業過剩否 業界未達共識

不過,穩定之下依舊暗流湧動。今年1月,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蘇利文公開談到,美國的對華方略依然是投資、協同和競爭。孫興傑分析稱,拜登政府對華政策的核心是經濟競爭,聚焦於經濟產業和高新技術。中美之間一直存在種種經濟議題,但在不同時期焦點略有不同。

此次耶倫訪華將議題設在貿易失衡方面,她將中國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產能過剩問題設為訪華的關鍵議題。不過,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中國稱為「新三樣」的產業是否真出現過剩,目前業界尚未達成共識。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在供給端,上周四,科技公司小米剛發布旗下首款新能源汽車。在擴大國內需求方面,中國對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大宗消費推出多項促進政策,本周剛發布的調整汽車貸款新政,就讓消費者有望「零首期」購車。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盧鋒認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處在較快速發展階段,目前談不上產能過剩。不過供給擴張有可能快於需求增長,所以不能排除未來出現供大於求的可能。但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中國企業有通過公平競爭獲得國際市場相應份額的權利。耶倫作為美國財長,站在美國的利益考慮,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等發展迅速、有可能對美國利益形成衝擊的產業提出疑義,「肯定不完全是基於市場為基礎的。」

京專家料中美會合作應對雙方關切

事實上,美國在很多問題上存在雙重標準。目前中美雙方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都有補貼。中國自2014年起,開始對新能源車進行消費補貼,但從2018年開始補貼退坡。美國則是在2022年通過了《通貨膨脹削減法案》,為新能源汽車和可再生能源技術產業的投資提供100億美元稅收減免。

雖然存在立場差異,但盧鋒認為,此次耶倫訪華,兩國官員應該會努力達成一些合作來應對雙方關切。畢竟,耶倫一向不贊成與中國經濟脫鈎。

文:鍾鳴九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