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管浩鳴:杜絕官僚作風 勿讓「港式拖延症」蔓延

發佈於

【明報文章】沙田T4主幹路工程造價預算,由2006年的11億元,大增5.5倍至最新的71.6億元,增幅驚人。但T4主幹路問題的「驚」,卻是換來「港式拖延症」的又一例子,懶政怠政問題才是觸目驚心。

「拼經濟惠民生」 要落到實處

過去政府提出不少政策及計劃,每當在區議會諮詢環節,就會迎來區議員的強大阻力,希望爭取這樣那樣,挾持政府必須修改計劃。惟過於冗贅的修訂與諮詢,不單浪費光陰,更令造價急升,最終不少政府項目在諮詢過程中「被拖死」,或要用高造價硬着頭皮去完成。或許鑑於回歸後的政治氛圍一直劍拔弩張,很多時候根本無法達成一項原本符合大我利益的工程項目,被小我利益阻礙共識。

現在沒有反對派,行政主導更為重要,而且維護國家安全的屏障亦已修補,「拼經濟、惠民生」的口號更要落到實處。

蹉跎近10年甚至20年的德政比比皆是,筆者舉一些特別關注的例子。

筆者服務的機構是受害者之一:2016年新鴻基地產向聖公會捐出一幅位於元朗的地皮,用作興建一幢由特殊幼兒中心、青年宿舍及護理安老院三合一組成的跨代共融綜合服務大樓,整個項目預計建築費3億元,原預計2019年開始施工,2022至2023年啟用;可惜低估了政府內部「走程序」的審查步伐,至今未有施工動土時間表,地皮在「曬太陽」,相信造價亦要翻幾倍。

啟德是香港重要地標之一,但策劃超過20年,仍是市區中的孤島。眾所周知,啟德郵輪碼頭的錯誤發展及周邊配套不善;啟德方艙醫院擬改建青年宿舍,亦「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啟德體育園及跑道區發展項目,雖然推行得如火如荼,惟「拖延症」亦在交通範疇出現。去年12月公布的《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東九龍線、啟德捷運等採用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的交通基建,都擬於2034至2038年才建成,即仍需10年或以上時間。

東九龍線原於《鐵路發展策略2014》提出,最初為重鐵項目,當時擬於2019至2025年建成;惟近年政府指受地形等技術限制,改為採用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至於啟德捷運,早於2007年提出,最初擬於2023年啟用,但2020年時一度擱置;直至去年施政報告重啟,並改用綠色集體運輸系統。

早前政府表示會在今年底前,就東九龍和啟德項目「邀請本地及國內外系統的供應商及營運商遞交意向書」,屆時再探討技術及財務可行性。當局繼續採取拖字訣,「再探討」、「再研究」、「再評估」、「再諮詢」……來來回回,又不知多少春與秋,又要延誤多少日與夜呢!

的士規管問題 重重複複研究

工程拖延的例子多不勝數,其他民生政策亦可見一斑。以的士規管問題為例,雖然去年立法會已通過《的士司機違例記分條例草案》,惟相信只是治標不治本。至於進一步強制所有的士安裝中央雲端攝錄系統,內地和澳門等地都有強制安裝,成效顯著。可惜香港當局只表示已在今年初啟動研究,計劃今年內諮詢的士業界意見,爭取凝聚共識。

筆者曾經撰文,表示深切關注的士規管問題。說實在,的士司機為保障自己實際利益,又何嘗希望有攝錄系統監察?當然不想。那有什麼誘因推動的士司機安裝?筆者不見有。但要平衡社會整體利益、增加市民及遊客來港乘搭的士之信心,為何又要重重複複研究以往討論多年的問題?再者,「今年內諮詢」(註)是下個月還是12月?有沒有合理的進度時間表給市民看到?若無共識,是否又要「被拖死」?為民解憂的決心,放在哪裏了?

相比我們國家在推行政策時,官員往往被問責的是「要做些什麼」,而非「不做錯什麼」。本港官員須拿出良心來達至「良政善治」,有時候適度有為地使用官威,總比「不做錯什麼」更為關鍵。

筆者強調,「官僚」非針對個人,某些官員致力為民請命、「貼地」做實事,但官僚是制度,官員經常釐清責任只求自保。倘他們按這種辦事方式到內地做官,香港的官員和公務員早已被革職或降職了。

勿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在目前本港政府財政出現赤字的環境裏,政府更應「用得其所」之餘,政策更要快馬加鞭去實行,追趕多年來被反對派拖住後腿的光陰。筆者認為無論沙田T4主幹路工程撥款最後通過與否,政府及整個社會都必須從中汲取教訓,杜絕官員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及因遇難避事而慷納稅人之慨的處事作風,避免為滿足小眾私利而犧牲整體社會利益。

我們還有多少個10年?還有多少個70億?

註:〈立法會一題:提升的士行車安全的裝置〉,2024年3月27日政府新聞公報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法政牧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管浩鳴]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