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最低工資明年採可加不減 2026起改年年檢 孫玉菡:計算幾多就幾多

發佈於

【明報專訊】推行13年的最低工資將由2026年起縮短檢討期至一年一檢,並引入「可加不減」計算方程式,參考通脹和經濟增長兩大指標,而最低工資委員會檢討明年的調整水平時亦將提前採用方程式。勞福局長孫玉菡昨被問到會否保留彈性,讓政府面對經濟大衰退等極端情况時可不跟從「可加不減」方程式調整時,他強調方程式已取得平衡和顧及多方面因素,「計算幾多就係幾多」,並反問經濟差時是否應更保障基層勞工。

最低工資實施以來曾5次上調和1次凍結,由2011年時薪28元增至目前40元,由最低工資委員會協商並向政府交建議。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昨通過委員會建議,2026年起由兩年一檢改為一年一檢,並引入方程式,於實施5至10年後檢討。計算最低工資調整幅度的方程式,以最近一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減去過去10年平均GDP增長,再乘20%,數字以1%封頂,再加上整體甲類消費物價通脹,兩指標設0%下限(見表)。

委員會:確保不低於通脹 通縮不減薪

最低工資委員會主席王沛詩說,建議屬委員會共識,方程式可減少社會對每次調整幅度的爭議,提升檢討效率。她說方程式可確保最低工資調節幅度不低於通脹,維持基層勞工購買力,當經濟增長,最低工資會有較可觀增長,即使通縮也不會減薪。她說下個最低工資明年5月1日生效,委員會今年10月會向政府交報告,有共識會提前採用方程式。

被問機制會否在經濟環境差時增加中小企壓力,孫玉菡稱最低工資是幫助最基層勞工,經濟好時分享成果,通縮時勿減薪,「等佢心定」,僱主負擔得到。

至於是否直接採用方程式計算結果,以及若遇極端情况如經濟大衰退、金融海嘯,會否保留彈性讓政府決定能否不跟方程式調整,孫玉菡稱行會全盤採納方程式,設計已取得平衡和顧及多方面因素,雖然仍要「走流程」例如將建議數字交立法會通過,但「計算幾多就係幾多」。他說機制非千秋萬世,日後會檢討,而領最低工資勞工只佔勞動人口0.6%、僅1.7萬人,若通縮「是否應該更保障他呢?起碼令他不好減(薪)」。

政府顧問:設計上僱主可承受

就僱主成本負擔方面,政府經濟顧問梁永勝表示,方程式設計上已令僱主可承受,與僱主財力和經濟環境有關,當最低工資加幅較高,亦即經濟環境好,料對僱主影響可控。孫玉菡提到有報道指最新最低工資為41.8元,他澄清這只是假設數據,假設2011年起用方程式計算,去年便是41.8元。

周小松:較舊機制改善

廠商會:盼增彈性應對特殊經濟危機

勞聯周小松樂見最低工資改為一年一檢,指新方程式已解決或因經濟數據不佳導致需減薪的爭議;新機制足以保障工友基本購買力不會被通脹蠶食,也一定程度上分享到經濟成果,形容該方程式非最理想,但已較舊機制改善。

廠商會稱理解新機制有助加強保障基層勞工福利並減少社會爭拗,惟關注可能加重企業營運壓力,冀當局加強對業界尤其中小企支援。該會指新機制「可加不減」,對於不可預期的情况,政府應考慮賦予行會酌情權於有必要時調整實際變幅,增加彈性以應對特殊經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