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入境處應科院合作 研容貌識別免下車通關

發佈於

【明報專訊】入境處首度與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合作,在通關模式等4個範疇探討創科方案,為期3年。現時跨境車輛的司機及乘客,需在檢查亭接受人手核實身分的程序。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建議日後透過「容貌識別技術」推行免下車自動通關,包括用「多重攝影機矩陣感測融合技術」、AI演算法及失焦去模糊引擎等,屆時系統在相隔車輛玻璃下,仍能在短時間內識別及核對市民的容貌。

簽約3年 拓4範疇創科

入境處長郭俊峯表示,面對口岸人流愈來愈多,在通關方面的合作較迫切,期望盡快做好相關工作;若應科院的建議值得採納,處方便會提早在私家車經過的口岸使用相關技術。

郭俊峯昨在應科院創新科研中心與葉成輝簽署合作備忘錄,合作範疇包括生物特徵認證、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保安局長鄧炳強及應科院董事局主席李惠光亦有出席。

在人工智能方面,葉成輝指出,資料要保密,故建議使用非公開ChatGPT;資料庫涵蓋本地及國際新聞、黑名單及通緝犯名單等,當入境處扣查可疑人物時,生成式人工智能便能加快蒐集相關資料及數據,再交由入境處人員跟進。郭俊峯稱,是次合作協議有效期為3年,現時是一個剛訂立的合作框架,由於尚未到商討細節的階段,故未有細節可公布。

盼應對往返內地客增長

其餘合作項目包括「生物特徵認證」,應科院建議利用聲紋辨識技術,將語音變成文字,方便入境處錄取口供及簡化抄寫程序等。

應科院又建議使用機械人檢查旅客行李及車廂等,再配合人工智能管理數據,協助處方加強邊境保安和簡化通關程序。葉成輝相信3年內能完成4個範疇等合作,但相關範疇很闊,期望處方滿意應科院研發,相信有機會繼續延長合作。

郭俊峯透露,今年將展開第四代資訊系統的策略研究,檢討和評估資訊系統政策和基礎架構,並因應科技發展趨勢及政府整體規劃,為部門制定長遠資訊系統發展藍圖,引入更多創技以提高成本效益及應付工作需求。李惠光表示,隨着大灣區交流更頻繁,加上擴大自由行,預期往返香港和內地旅客會更多,對出入境服務需求增加,相信應科院在創科方面正合時宜,有助入境處優化流程及通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