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港研儀器蒐月壤 「嫦六」升空 擬月背採樣創先河

發佈於

【明報專訊】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搭載的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探測器,昨傍晚5時27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飛赴38萬公里外的月球,正式展開約53天的人類首次月球背面採樣任務。用於採樣的「表取採樣執行裝置」,由本港大學科研團隊研製(見另稿)。

據新華社報道,長征五號火箭升空飛行約37分鐘後,嫦娥六號探測器與火箭分離,直接進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8萬公里的預定「地月轉移」軌道。嫦娥六號任務總設計師胡浩表示,發射只是第一步,11個飛行階段環環相扣不容有失。

嫦娥六號探測器高7.2米,闊約4.5米(太陽翼展開狀態約14米),原是嫦娥五號備用探測器,同樣由軌道器、返回器、着陸器、上升器組成。軌道器負責飛到月球和返回近地球位置,着陸器用於登陸月背、採樣封裝、科學探測等,上升器負責攜帶採集的樣本從月背起飛,返回器負責將樣本帶回地球。

53天11階段 登陸月球最古老盆地

在地面測控和中繼衛星「鵲橋二號」(今年3月發射)支援下,嫦娥六號計劃5天後減速進入環月軌道,繞月飛行約20天調整位置,再在月背的南極-艾特肯盆地軟着陸,並於48小時內做形貌探測、地質背景勘察,通過鑽取和表取兩種方式採集月表岩石和月壤樣本約兩公斤。

根據計劃,採樣封裝後,上升器會從月表起飛,回到環月軌道與返回器(由軌道器運載)「交會對接」,將樣本轉移至返回器。返回器經歷月地轉移、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每秒11.2公里)飛近地球等過程,最終將樣本帶回地球,於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

人類至今10次月球採樣均來自月球正面,嫦娥六號在四號及五號探月任務的基礎上挑戰月背採樣,難度更大,任務歷時為嫦娥五號的兩倍。

胡浩說,嫦娥六號準備降落的南極-艾特肯盆地直徑約2500公里,是太陽系目前已知最大撞擊坑,為月球最古老、最深盆地,有望帶回年代更久遠的樣本,加深對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嫦娥四號探測器曾攜「玉兔二號」月球車登陸該盆地的馮.卡門撞擊坑,嫦娥六號選的是阿波羅坑附近,落點相距數百公里。

「落地」48小時 另搭4國際載荷

嫦娥六號另搭載4個國際載荷做實驗:着陸器上的法國月球氡氣探測儀可通過探測氡氣狀態,評估月球活躍程度及年齡;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有望成為人類首個放置月背的固定標識點,可用於位置測量;歐洲太空總署的月表負離子分析儀可探測太陽風與月表相互作用時產生的負離子狀態;軌道器上的巴基斯坦立方星將在月球軌道釋放,做獨立科學探測。

中國探月工程於2004年立項,20年來完成「繞、落、回」三步走目標,包括2007年嫦娥一號拍攝全月球影像圖,2019年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軟着陸,2020年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本返回地球。目前是中國探月第四階段「勘」,並計劃在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