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母贈鈕一顆 傳承護士心與火 一家四口同行業 母女駐威院

發佈於

【明報專訊】鄭詠曦的護士裙頸處有一對特別鈕扣,是同為護士的媽媽姚麗萍從30年前制服取下送給她的,象徵一種傳承。鄭氏這一家,不僅母女,爸爸鄭國中和哥哥鄭竣謙亦是護士。夫婦在護士學校相識,在公立醫院共事數十載,一言一行影響着子女。由幼時對父母工作的好奇,兄妹如今面對照顧病人的酸甜苦辣,傳承做護士的「心與火」。

明報記者 楊晨

姚麗萍現為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部門運作經理,鄭國中曾是病房經理,去年11月退休,後獲重聘返醫管局。夫妻2003年SARS時在威院服務,姚麗萍在8B病房工作,與率先爆疫的8A病房相鄰。

看着同事成為病人甚至殉職,那時姚麗萍害怕疫情影響年幼子女,慶幸丈夫被安排至外科病房,可主力照顧家庭。逾20年過去,她神態輕鬆講起當時和丈夫笑稱他們像電影《鷹狼傳奇》——剛好錯更,見一面都難。

幼時聽父母分享感好奇

詠曦憶述從小父母會分享照顧病人經歷,自己放學後會去醫院等父母下班,有時隨家屬到病房探病,得以近距離觀察父母工作,「開始有點好奇,想探索阿爸阿媽的工作」。SARS時期父母在家制訂嚴格衛生措施,她亦幫忙消毒家具,像個「小護士」。

竣謙於澳洲一間公院當護士,他透過視像分享,說中學已到外國讀書,和父母相處不多,成為護士後則常和父母分享病房經歷和請教他們。他未來冀回港發展,「始終家人在香港,想多陪伴父母」。

詠曦在威院任職婦產科註冊護士,笑稱在醫院見到母親,和他人一樣稱她「Miss Yiu」。她有壓力亦有動力,「這行很多人認識爸爸媽媽,要時刻提醒自己每件事都要做好一些」。被問為何選擇人手緊張、更辛苦的公院,她說公院工作更具使命感和滿足感,亦見到老齡化下更多長者需要公營醫療服務,「做得幾多得幾多」。

公私分明 新冠時派女兒去危重房

新冠爆疫時詠曦在內科病房工作,姚麗萍自認公私分明,作為上司也派女兒去危重病房,現時若女兒工作出錯,「返工被上司罵一次,回家被我罵一次」,笑言這是女兒的「double benefit(雙重福利)」。

今日國際護士日

今天是國際護士節。姚麗萍看重傳承,將30年前護士裙鈕扣贈女兒,希望傳承使命感,「護士這個行業是一團火,一定要用心做,這個心同這團火,是一定要一代一代傳下去」。

輪更工作令一家人格外珍惜共處時光,每天盡量一起吃晚飯,鄭國中說以前是孩子等他們下班吃飯,如今是他們等女兒,「她9點收工,我們就9點吃飯,10點收就10點吃」。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