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寺廟青年義工飈 朝四晚九近佛降躁 有稱雖累但活得通透 有指義工暴增人際關係似社會

發佈於

【明報專訊】這兩年,「寺廟」成了內地年輕人的精神家園。如今不止是燒香拜佛,到寺廟體驗「朝四晚九」為佛祖打工,過着清心寡欲的生活,也讓他們樂此不疲。有年輕人表示,在寺廟做義工雖累,但感到「活得很通透」;也有的說,義工暴增後,寺廟裏人際關係接軌社會,感受不好。

明報記者 沈燕媚

五月初的一個工作日,在深圳最大、香火最旺的弘法寺,來上香的年輕面孔絡繹不絕。而在香客周邊,還有一批身穿橙色馬甲的義工格外顯眼。他們的職責不一,有人在門口派發供香,有人在殿堂裏打掃衛生。記者走訪發現,義工人群中也不乏年輕面孔,有面臨學業壓力的大學生,也有希望來體驗禪修文化的職場人群。

「小紅書、抖音上經常刷到帖子。」年初在該寺做義工的25歲幼兒園教師秋影告訴記者,她沒有佛教信仰,因為一次在廟裏求平安後,讓她在一場車禍中倖免於難,這次希望「還願」,加上近期感到性情有些浮躁,推動她下決心做義工。

常駐義工供食宿 有指青年佔半

在弘法寺,義工有至少做五天的「常駐義工」,以及當天報名當天做的「隨喜義工」。寺廟針對常駐義工還會提供免費食宿。秋影在廟裏做了一周,被分到了齋堂組,每天早起念完經文後就要工作。

「剛到的那天,正好是深圳最冷的那天。」秋影稱,當時她躺在牀上,心想都放寒假了,「為什麼還要來到這裏?但是既來之、則安之,最後還是貼了三個暖寶寶(暖貼)起牀。」在齋堂組,她要負責一日三餐的後廚工作,包括摘菜、洗菜、切菜以及飯後洗碗等,她形容「是所有組中最辛苦的」,時長跟上班差不多。秋影笑稱,自己從小到大在家比較受寵,十指不沾陽春水,也未曾試過凌晨4時起牀,「頭兩天真的很痛苦。」

除了做後廚工作和發香,秋影做義工正好是寺廟的「禪七」,每天七時半要到堂裏打坐,先是熱身跑圈,然後打坐40多分鐘,這對於平日性格大大咧咧的她是個挑戰,心要靜下來,還要努力讓自己不要睡着。

雖然日子清寒,但秋影感覺自己被安排做了很多事情,「就是一直做一直做,累到連話都不想說」,根本沒時間去想工作或情感上的煩惱,因此得以拋開世俗,「活得很通透」。只是當義工結束後回到日常,「又打回原形了,(在寺廟)有點像短暫的逃離吧」。

學抄經解壓 「事緩則圓」

不過秋影還是保持了一些在寺廟的習慣,例如平時工作壓力大,她會透過抄寫經文來解壓,「寺廟的師兄送我一句話,『事緩則圓』,抄寫時,算是給自己一點時間去緩衝,然後才去克服」。

在寺廟裏像她一樣的年輕人不少,她也注意到,常駐義工中,年輕人約佔一半。隨喜義工屬於體驗型的比較多,年輕人佔比八成。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有人甚至從甘肅趕來,「因為大家都覺得弘法寺特別靈驗,現在不是都說『宇宙盡頭是玄學』嘛,塔羅牌算命也特別火。」她說,(相信玄學)可能是因為年輕人壓力大,無論是經濟還是家庭方面的,大家也都不想生子結婚。

近年來,社會上愈來愈多年輕人對寺廟文化感興趣。去年攜程的數據顯示,在預購寺廟景區門票的人群中,90後、00後人群佔比近50%。北京雍和宮的手串、杭州永福寺的寺廟咖啡成了熱賣產品。「上進和上班之間,年輕人選擇了上香」成為了網絡熱梗。在小紅書上,有關「寺廟義工」話題就超過了4000萬瀏覽量,不少自稱做義工的都是「社畜」、裸辭人或自由職業者。

去年從上海廣告界「裸辭」的朱小姐(化名)也是其中之一。28歲的她去年辭職後,持續在全國各地旅居,到過大理,也在新疆的民宿做過清潔工。她稱這樣能「遠離城市和人群,職場PUA(精神控制)的領導,還能達成8個小時的睡眠」。在這段期間,朱小姐刷到了寺廟招義工的帖子,於是幾個月前跑到深圳一間寺廟,做了十天義工。

「以前工作壓力大,也會找廟拜一拜,算是對佛教有點興趣。」不過朱小姐做下來並不感覺良好,她被分配到了後廚相關的工作,原本以為應該會像別的寺廟一樣,每天會組織早課、集中念經,但結果都沒有,「好像沒有像網上說得那麼好。」另一個感受不太好的原因,朱小姐稱,寺廟常駐義工太多,有的人特別愛管教,「這個關係有點像跟社會上一樣,類似分三流九等的感覺,不特別喜歡。」

學不浪費糧食 有積德感覺

但朱小姐認為,寺廟義工還是有體驗意義,在山上聽鳥叫聲、看朝霞,聽到唱經,靈魂得到淨化。她說:「和一些老義工一起生活耳濡目染,比如吃飯不浪費糧食,也有積功德的感覺。」

(中國故事)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