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國際

WSJ:以總理為保政治生涯 安撫極右得罪所有人

發佈於

【明報專訊】以哈戰爭迄今逾7個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對國民的承諾,如「大獲全勝」、「擊敗哈馬斯、將人質帶回家」等,至今未兌現。去年10月哈馬斯突襲後不久以色列出現的上下團結情緒,已隨着民眾對政府的失望而漸退。《華爾街日報》(WSJ)上周五報道指出,內塔尼亞胡為延續政治生涯,不惜安撫執政聯盟中的極右盟友,卻得罪了幾乎所有人。

內塔尼亞胡定下的目標似乎正變得愈來愈遙遠。哈馬斯在以色列軍隊奪取的地區捲土重來,而人質談判幾乎已完全崩潰。內塔尼亞胡甚至與以色列最親密的盟友美國存在分歧,並與自己的國防機構公開爭執。

六成國民感「大獲全勝」已不可能

公眾情緒變得沉重。本月一項民調顯示,62%的以色列人認為「大獲全勝」已不可能,27%的人認為這是務實想法。該結果與1月的同類調查剛好相反。以色列人正流傳着一個笑話,詢問哪個先發生:彌賽亞重臨還是總理「大獲全勝」?

一名熟知戰後規劃的人向《金融時報》表示,除了哈馬斯統治(或完全的無政府狀態)之外,唯一選項是與位於西岸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達成協議。然而,由於內塔尼亞胡依賴如國安部長本格維爾和財長斯莫特里奇等極右翼盟友支持,以色列政府無法接受巴人自治政府領導加沙,「這是出於冷酷的政治計算」。

內塔尼亞胡在加沙戰爭中的做法,讓所有與這場衝突有利害關係的人都感沮喪。美國希望至少實現臨時停火,包括國防部長在內的以色列安全官員希望制定一個戰後管治加沙計劃,人質家屬希望親人回家。滿足這些要求的共同障礙,是內塔尼亞胡須安撫本格維爾和斯莫特里奇。

華盛頓智庫以色列政策論壇分析師科普洛表示:「最終,(內塔尼亞胡)擔心的是本格維爾和斯莫特里奇離開他的執政聯盟並觸發提前選舉。」

(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