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研「農業優先區」留農地常耕 「已有耕種的未必優質」

發佈於

【明報專訊】本港現時約有4047公頃農地,當中約733公頃是活躍耕地,佔整體約18%,餘下皆荒廢。漁護署長梁肇輝表示,署方今年內會就「農業優先區」的研究諮詢持份者,透過指定「農業優先區」保留優質農地作常耕用途。對於環團擔心優質農地不被納入優質農地名單,他認為現時「有耕種的農地未必優質」,而荒廢農地若符合一定條件,例如有一定面積、土壤適合耕作、附近有基建配套等,亦有機會上榜,「若研究顯示農地無復耕潛力,應釋放作其他用途」。

荒廢亦可上榜 北都農地無份

梁肇輝指出,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涉及不少農地,在香港土地少的前提下,如何令現有農業維持生產是重要課題。梁肇輝稱現時農地集中在新界北區及元朗等地,政府希望保留部分優質農地,讓傳統農業持續發展,即使是荒廢,只要符合特定條件,仍有機會被保留;政府亦會研究向持有農地的地主提供誘因,鼓勵非政府組織與地主商討興建灌溉設施或道路,令農地恢復耕種潛力。不過他表明,已納入北都發展計劃的農地不會被納入優質農地名單。

都市農業馬鞍山先行 料第四季投產

梁肇輝續稱,根據《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本港農業將來會「三分天下」,傳統及有機農業、以及政府十多年前引入的「全環控水耕」仍會持續發展,而《藍圖》提出的都市農業概念,則是本港農業未來第三個發展方向,將農業融入新市鎮,例如在公園範圍劃地供水耕及智能溫室;新市鎮的工廠大廈、停車場天台、政府物業天台等亦可供全環控水耕及溫室,不佔額外土地。

漁護署上周五(24日)已簽署本港首個位於馬鞍山西沙路花園的「都市農業先導計劃」合約,先導計劃為期5年,會在花園範圍內設置一個佔地約500平方米的現代化室內作物農場,預計今年第四季起投產。

梁肇輝表示,都市農業只是剛剛起步,當局將會在農業園二期預留位置研究新科技,例如全自動化灌溉系統、智能溫室,待科技成熟再應用於新市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