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尚海龍:政府需吸經濟人才 增決策穿透力

發佈於

【明報專訊】身兼商湯科技戰略顧問的尚海龍來港13年,他認為與內地相比,本港先後錯失「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兩個時代,行業種類狹窄,寄語香港不要錯失即將到來的另一個技術革命,追上「AI時代」。他指香港面對的外部環境的變化,快於管治變化;與深圳及澳門比較,特區政府團隊來自企業、懂經濟的官員不多,政府決策執行的「穿透能力」亦不足,認為政府要改革管治體系,提高效能,配合發展。

尚海龍2011年任職中國移動時,獲安排從北京來港工作,初時抱着「漂的心態」,無打算長期居留,但後來妻子來港,又誕下兩個女兒,「陰差陽錯」下留港發展。對於這個決定,他形容心情經歷過一番起伏:剛到香港時覺得社會繁榮、文明,但由2011年到2020年,卻見香港「一路走差的路線」,政治風波不斷,當時心情「愈來愈沉重,香港好像一直在向下跌……我一直覺得香港是整個中國最好的地方、最發達的地方,但最後連安定都沒有了」。

港最大吸引力:教育及特區護照

對於內地仍有大量「高才」來港,身兼高才通協會會長的他說,協會做過調查,發現香港對來港人才最大的吸引力是教育及特區護照,「香港的教育始終比較多元,有津貼有直資有國際學校,家長有主動性作出選擇」,特區護照亦令他們取得一個「國際便利的身分」。他承認當中有人視香港為「跳板」,取得居留權後再到外國發展,但相信只佔極少數。

不過尚海龍指出,香港的就業及創業環境對內地高才欠缺吸引力,稱香港經濟行業狹窄,請得起這批人才的行業都是地產、金融,但來港的高才不少是從事創科、新能源、互聯網等行業,形容「高才來了之後,好像漏斗中間的樽頸位」。

政府數據顯示高才通人才每月入息中位數為5萬元,尚海龍則提出質疑,認為香港不可能創造出那麼多月入5萬的職位。他認為要解決高才就業問題,政府要高度重視新來港人士的創業工作,加快創科產業發展步伐。他相信這批來港創業的人才,有可能加速香港經濟的多元發展,「深圳從一個很落後的漁村,發展到今天超過香港的國際都市,誰創造這個奇蹟呢?不都是人才」。

稱深圳官員企業背景多

澳門採「責任鏈制」助執行

尚海龍直言,香港所面對的外部環境,變化快於現在的管治變化,政府效率低下。他指自己曾比較深圳和前特首林鄭月娥年代的管治團隊背景,發現深圳政府班子來自企業的官員佔比高達四成,但林鄭團隊大部分是AO(政務官)出身,而且社會學系畢業佔多,「我覺得這個結構,很多時候是社會學的思維,反而深圳更多是經濟學的思維」。

他又比較澳門管治架構,稱澳門的組織建設注重「穿透能力」,由特首、司長、顧問、廳長等,一層層採取「責任鏈制」,令決策「穿透能力」變強;但香港公務員體系是「小馬拉大車」,寥寥問責官員領導17萬名公務員,官員「穿透能力」不足,決策難以快速有效執行。他指香港以往是「政治博弈的大棋盤」,現在應採取「無限公司」(意指無限制)的經營思維,改善制度加強效率,推進各項建設。

尚又指,香港已先後錯失「互聯網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因此既無網絡安全意識,硬件配套亦跟不上,並提到近期公私營機構的資訊安全事故頻仍。他認為香港必須「補回」錯失,在新的技術革命時代勿再落後,包括AI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

(香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