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學者:緩和三國關係機遇 料示範東亞合作

【明報專訊】黑龍江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員笪志剛昨(26日)向「觀察者網」表示,本次中日韓峰會是推動三邊關係緩和、激活三國交流活力與潛力的難得機遇,可在複雜的地緣背景下減少外界介入風險,增進相互理解。
《環球時報》引述笪志剛分析稱,中日韓在經濟上已形成相互依存的緊密關係,峰會將為中日韓重啟自貿協定帶來契機。三國的交流合作將帶動東亞合作,進而為推動更大範圍的區域合作帶來示範,影響超越三國關係本身。
天津外國語大學國別與區域研究院兼任研究員徐志堅為「澎湃新聞」撰文稱,韓國作為輪值主席國開始實質推動中日韓峰會重啟,首先是擔憂年底美國總統大選影響美韓同盟,想藉峰會轉變對華態度;其次,2023年韓國對華貿易自建交31年來首次出現逆差,韓國企業在中美競爭的背景下要求韓國政府加強與中方的溝通,保持中韓經貿合作的活力。
據「觀察者網」報道,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表示,中國今年已基本完成對全球主要國家地區的外交互動,但與鄰國日韓的外交互動較為有限,本次峰會是中國今年外交互動第一輪的「收尾」,顯示中國高度重視中日韓合作。
陳洋認為,美國近年在東北亞地區挑起「新冷戰」,中日韓峰會是對「陣營對抗」敘事的回擊。今年是中日韓合作啟動25周年,在此背景下舉行中日韓峰會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