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報告:中國碳排放量連降兩月 意味去年見「碳峰值」 提早7年達標

發佈於

【明報專訊】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周二在《碳簡報》(Carbon Brief)發表的報告指出,受惠於風能及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迅速發展,中國3月的碳排放量按年減少3%,是2023年1月中國解除大部分新冠防疫措施以來,首次按年減少,預期4月碳排放量仍將繼續下降,意味中國排放量可能已於2023年見頂,較中國政府訂定的2030年目標,提早7年達標,而達到「碳峰值」將會是中國爭取在2060年達成「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里程。

風能太陽能發電量增長創紀錄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柳力(Lauri Myllyvirta)綜合政府數據,指中國創紀錄的風能及太陽能發電量增長,填補了製造業擴張等帶來的九成電力需求升幅。隨着潔淨能源的技術崛起,中國單是去年的太陽能電力裝設量,已高於美國歷年累計的數量。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數據,全球約97%太陽能電池板的主要原料,是高純度矽或多晶矽(polysilicon)。直至2005年左右,多晶矽主要由歐美和日本生產,但隨着中國在太陽能產業迅速擴張,到2023年,全球約91%太陽能電池板所用的多晶矽都由中國生產。總體來說,中國製的太陽能電池板成本,比美國低44%。

地產行業放慢 鋼鐵水泥業碳排放減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報告指出,若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繼續高速增長,中國的碳排放量可能已在去年達到峰值。此外,地產行業放慢,有助於減少高污染的鋼鐵及水泥行業碳排放;加上電動車趨於普及,目前已佔中國道路上所有車輛的一成,預料中國的石油需求增長將陷於停滯。

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分析,與彭博社等研究結果一致。彭博社的研究亦指今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下降2.5%,而這很大程度歸因於中國燃煤發電減少。《華爾街日報》此前亦報道,中國大規模推廣可再生能源的步伐加快,促使國際氣候觀察機構預計,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將較預期提早幾年達到峰值。不過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的報告警告,中國政府對GDP增長的目標,預示其碳排放量仍可能再次增長。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