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羅健熙:推行垃圾收費過程 足見施政水平低下

發佈於

【明報文章】多番折騰,政府終於決定「暫緩」垃圾徵費計劃。這決定沒有太多驚喜,過去一個多月不停吹風,以至政府官員口風都不停愈放愈鬆,我在4月本版文章也說「聽上去就是準備無限期押後甚至擱置的態勢」,「先行先試」搭起了一個下台階可華麗轉身,我估計一般市民也是類似感受。近日多個民意調查都顯示,大部分市民反對在今年8月1日如期推行垃圾徵費,相信市民會歡迎政府暫緩計劃。

我在今年1月和4月都分別在本版撰文,論及我對垃圾徵費計劃的看法。這事討論了20年,過程中對社會勸告、警告了20年的(包括回收配套、環保教育、執法複雜性等)卻置若罔聞。2021年立法了,準備期給足兩年多,也還是準備不足。不單配套不足,連解答問題也不足,於不同場合一再失言引來公眾嘩然。到了水浸眼眉,才延遲、再延遲、再暫緩執行。

我對這樣的施政水平和方式,比垃圾徵費本身更不滿。

有人或許會問:「政府都暫緩了,為什麼還要這樣不滿?」暫緩是暫緩了,但若我們再問問市民,覺得政府過去3年有沒有一點點着緊過?答案會是怎樣呢?政府在暫緩的同時,提出未來一年的工作目標:他們一年內可以將屋邨、屋苑廚餘回收設施數量增加一倍;可以在100個垃圾站增設廚餘回收點;可以將「綠在區區」收集點由現時200個增至800個;可以向公屋住戶(甚至私人住宅住戶)派發指定膠袋……這些事難道之前3年就沒有想到,或者沒有能力做到,要到未來一年才有條件落實?

官員不知反省 一味推諉塞責

我都十分溫和,沒有叫什麼官員下台云云。只是由上屆政府的副局長升官至本屆政府的局長,主理一項政策經年,最後因為政策造成民怨沸騰而暫緩執行,相信世界上都沒有幾多個地方(包括內地和外地)是不用鞠躬問責。怎可能說句「盡心盡力」就輕輕帶過?更不可能在推動政策失敗下順應民意,就說成已是「問責」吧?

最少,也麻煩說清楚過去數年政府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好?為何會做得不好?汲取了什麼教訓?倘連這些都無,市民如何相信政府提出的「新」措施,是真的會做好呢?若之前幾年可以做但無做,既沒有看到深刻反思,也再無任何死線催迫,怎會反而突然間會做得好?

官員說該政策「書面上、法例上看起來沒問題,但到深入實踐時,就有問題走出來」。真的嗎?有什麼問題不是公民社會早早已經提出呢?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前主席陳智思也說,2012年該委員會向公眾諮詢垃圾收費時,「與今天看到的問題一模一樣」。

對政府管治的試金石

至於立法會議員,除了有個說自己當日是「被迫」支持之外,也沒怎麼看到參與審議或通過法例的議員出來為自己辯護,解釋一下當日的決定。為什麼審議法例時,沒有看到執行的問題?當時有沒有思考過,向政府游說過要修訂?法例通過後有沒有跟進過、關心過,用力逼迫政府做配套?是法例本身不夠完善,還是政府做得不夠好?現在說可以重新思考,包括是否要徵費的問題,為什麼審議法例時就沒有思考,或者思考不到?當市民看到立法會議員最着緊的瞬間,就是群情洶湧下要跟政策撇清關係的時候,又憑什麼使人相信他們突然間會思考和跟進?

我覺得環保政策對政府管治而言,是很不錯的試金石。因為環保政策要成功,基本上都需要改變市民的生活習慣,會對市民生活帶來一點「滋擾」,或最少可能有點「不便」。環保當然是人人都會支持的理念,但落地時就需要面對實際的社會範式轉移的難處。而本屆政府在這次「測驗」中,就讓人清楚看到他們的能耐。

本周二《信報》余錦賢專欄引述「添馬中人」的說法:「如果社會大眾接受垃圾收費,政府肯定希望落實,假若細節上存在瑕疵、市民無法接受,則『唔推好過推』。」我無法核實這說法,但若那名「添馬中人」有一定代表性,又真如上述文字般表述,就令人對政府未來的管治產生很大擔憂。政策細節有瑕疵、市民無法接受,當政者最應該做的,難道不是去改善那些瑕疵,嘗試令市民接受嗎?政府制訂政策,不是認為那件事對社會重要、應該推動,然後去說服市民嗎?倘覺得不重要,可以隨隨便便就放下,那當初又為何要推動呢?

我看到的是由政府到立法會,都沒有任何人有意志延續這事。政府提出的那些未來一年工作,有多少人會在未來一年緊緊追着政府,看其有否達標?有沒有人會分析一下,那些指標是否有意義,還是當中可以有很多「水分」?有沒有人真的會重新審視法例、提出修訂,找到可以減少對市民的影響然後再上路?我不知道。

「紅隊」有介入嗎

最後,我仍念念不忘那隊「紅隊」。特首在其首份施政報告第22段提出:「在日常決策方面,我引入紅隊概念(red team)。紅隊扮演批判、反對的角色,協助全面檢視決策和執行計劃的效果,堵塞漏洞,優化政策。」推展垃圾徵費,紅隊有介入嗎?若有,為何還是落得如此結果?如果沒有,為何影響如此廣闊的政策都不用紅隊去「批判」一下?

暫緩了,但很多問題仍待解答(剛數了一下,這篇文章用了28個問號)。這些問題,政府內部要答,以避免日後施政重蹈覆轍;這些問題也要公開回答,因為這是市民看政府有否真誠檢討不足的觀察點。

作者是民主黨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羅健熙]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