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近30年未加價 成本回收率連年跌 水署:須及時調整水費改善經營

發佈於

【明報專訊】水務署今年初稱正檢討29年未曾加價的水費,事隔數月本報向水務署查詢,該署表明為改善經營狀况,須及時調整水費。香港回歸不久食水供應服務就錄得赤字,要靠庫房即納稅人補助用水戶,近10年赤字顯著上升,由2013/14年度不足10億,升約1.6倍至2022/23年度逾24億,成本回收率同期亦由近九成跌至不足八成。署方稱,若決定調整收費,會以循序漸進方式收回成本。水務署調整水費的考慮因素並新增「持份者意見」。有民建聯議員認為加水費可理解,冀水務署聽取業界及市民意見後才決定。

明報記者 馬耀森 鄭律銘

倘調整 循序漸進收回成本

時任水務署長邱國鼎今年1月接受傳媒訪問稱正檢討水費,冀盡快一兩個月內有結果。本報2月下旬向水務署查詢,該署稱水費檢討還需一兩個月完成,當中會考慮「用者自付」及「收回服務成本」原則、社會經濟情况、用戶負擔能力、水務營運財政狀况等因素,最後亦提及推動節約用水等的相關政策目標。

考慮因素新增「持份者意見」

本報日前再向水務署查詢水費檢討進展,該署的回覆未再提及節約用水,但新增持份者的意見作為考慮調整收費因素。該署稱水費檢討是複雜議題,要審慎處理,重申檢討水費時政府公用事業政策是以「用者自付」原則及收回成本作為基礎,也考慮市民負擔能力、社會經濟狀况及水務經營帳目狀况。

該署稱,香港自1995年2月起至今已近30年沒調整水費。水務經營帳目自1998/99年度起已錄虧損,但同時客戶數目大增(由當年220萬增至今天的320萬),而水務設施也需擴建以滿足客戶需求而導致成本上升,故最新水務經營帳目成本回收率已跌至79%。

發言人稱,水務署致力控制成本,2021/22及2022/23年度的淡水生產成本均維持在約每立方米10元。翻查水務署年報,該兩年度淡水生產成本分別為12.7及11.4元,遠超4.16元的收費水平。

晤各行業代表 未設期限

該署今年4月組成外展隊,走訪不同行業及團體,聆聽他們對加水費意見,同時建議慳水貼士助他們降低水費。水務署已與數個餐飲業團體及洗衣業商會的代表會面,會繼續與其他的行業代表包括食品加工業、美容業、酒店業、建造業等團體會面,希望在決定調整收費前多聽取行業意見,暫未有為聽取行業意見方面設立期限。發言人又稱,修訂水費水平的建議必須呈交立法會經立法程序通過,聽取立法會議員的意見。

有獲諮詢業界代表稱,與水務署會面時對方無透露加幅,亦未提及時間表。民建聯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向本報表示,隨着物價及人工等上升,水務經營帳目成本回收率連年下跌,最新降到八成以下,認為水務署為收回成本而要調整價格可理解,但最近經濟環境未必理想,商界亦面對不少壓力,期望署方聽取業界及市民意見後才決定。水務署暫時未與民建聯就水費接觸。

議員倡考慮改收費結構

劉又表示,住宅用戶食水水費定期收取,首12立方米免費,而在近30年未加水費期間,香港家庭結構亦有轉變,以往4人家庭為主,現時則較多小型家庭,用水量不多,未必需交水費,要收回成本亦可從收費結構考慮。

港大水資源技術與政策研究中心行政總監李煜紹稱,本港多年未加水費,現時水費與生產成本已嚴重脫節,即使加價相信幅度有限,未必可令用水量顯著下降。李認為除透過調整水費,亦可透過數據分析,讓市民得知不同用途實際耗水量,提高節水意識(見另稿)。

學者:水費與成本嚴重脫節

該中心引述水務署數據顯示,水務署自1979年推出水費分級制度時,第三級收費(現為每立方米6.45元)的目標是大致收回每單位的總生產成本,但近年食水生產成本不斷攀升,水務署2021/22年度生產總成本包括購水及食水處理成本、供水設施維修費用,以及固定資產平均淨值的目標回報等,為每立方米17.7元,遠超第三級收費6.45元的水平(住宅用水收費分4級,第一級首12立方米免費,其餘按級遞增,第二至四級分別是4.16元、6.45元、9.05元)。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