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優化徵費 謝展寰稱按幢研究方向之一 環團批開倒車減廢效果微 環境局:現階段沒任何傾向

發佈於

【明報專訊】醞釀20多年的垃圾徵費暫緩推行,政府未來一年會擴展回收配套(見另稿),並於前日起分批向全港84萬公屋戶派發指定垃圾袋,每兩個月派40個,分3期派發,為期半年。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昨日稱,包括垃圾徵費等污者自付的工具仍有其重要性,有助加快建立回收文化;他又指政府正研究優化徵費,其中一個方向是按量收費、即全幢大廈收集垃圾再攤分費用。有環團批評按量徵費是開倒車,指減廢效果有限。

環境局昨晚在社交媒體專頁發文補充表示,局長近日介紹了不同污者自付方式可供研究考慮,大廈按幢收費只是介紹其中一種外地採用的垃圾收費方式,政府會就如何優化垃圾徵費計劃作進一步調研,現階段沒有任何傾向。

謝展寰昨接受無綫電視節目《講清講楚》訪問時稱,垃圾徵費雖暫緩,但仍會研究如何優化徵費,令市民接受,其中一個方向是按量收費,相信前線清潔工較易配合。他指污者自付這種工具仍有其重要性,如同時用「蘿蔔」(獎勵)和「大棒」(懲罰),相信港人改變回收文化的速度會較快。

謝:很多時太嚴謹,人便會反彈

被問到在按量收費下住宅攤分費用,減廢誘因會否減少時,謝指社會「並非人人百分百乖」,只要有一兩成人隨處棄垃圾,香港每日就有數十萬人這樣做,但若本港能培養回收文化,在大廈內不願減廢的人會被視為不負責任,業委亦會研究減少垃圾支出,「(政策)不是側一邊就最有效,很多時太嚴謹,人便會反彈」。

按量收費模式於政策醞釀時已討論,最終政府選擇按袋徵費,現時再研究按量,謝解釋指政府當初希望有較理想做法,但真正試行時發現很多困難。翻查資料,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於2013年推出的諮詢文件,已臚列出按袋和按量收費的利弊(見表)。

物業服務公司稱衍生公平問題

物業服務公司協會主席潘建良說,以按量方式徵費會衍生公平問題,產生垃圾量較少的住戶變相補貼垃圾量較多的住戶,看不到為何要轉用按量徵費模式,「如果這個方法較好,為何之前不建議用?」他認為政府應向市民解說。

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形容按量收費是「開倒車」,「用常識都知道減廢效果有限」,不明白為何重提按量收費,亦對願減廢或本身製造廢物量較少的居民不公。他指政府最初提出按袋徵費,但法例通過後仍有市民誤會政府是為庫房收入而推徵費,若日後按量徵費,減廢效果有限,「更令人感覺政府是為了收錢而不是為了減廢」。劉祉鋒建議在兩幢同類住宅測試按袋及按量方式徵費,讓市民得知減廢成效。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說,雖然按量比按袋收費方法簡單,前線員工不會增加太多額外工作,但由於一般會以每幢住宅廢物總量計算,對個別市民培養回收習慣的作用會大打折扣,亦會令人有「搭順風車」心態,難達到以徵費推動減廢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