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管浩鳴:公務員冀望加薪 政府須三思後行

發佈於

【明報文章】早前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公布2024年薪酬趨勢調查初步結果,扣減遞增薪額之後,高、中、低級公務員薪酬趨勢淨指標,分別是4.01%、4.32%及5.47%。對於上述結果,普遍市民都會覺得嘩然:是現在的消費市道十分好?是近年政府財政「年年有餘」?筆者相信大家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

打工仔渴望加薪乃人之常情,甚或有時覺得「有得加好過無得加」。但想深一層,現在的經濟環境與薪酬趨勢調查初步結果的淨指標百分比,又是否脗合?是否反映真實狀况?

社會需思考「錢從何來」

就現實而言,近年香港公務員隊伍出現流失情况,包括正常退休、辭職,以及私企搶人才等,令私人市場需大幅加薪來挽留人才,以致今次指標有被拉高的情况。筆者相信政府當局與行政會議成員定必看出背後因由,並會作出合理的加薪調整決定。

公共財政赤字嚴重,是社會關注的議題,更是立法會議員關心、關切的考量;對於財政能否健康發展,尤其關注。本港財政儲備是否用得其所之外,筆者過去不斷強調,社會需要思考「政府錢從何來」。持續的低稅率政策,但維持高福利主義,相信全世界只有香港這個地方才會有這情况發生。坦白說,隨着本港老齡化社會的出現,現有福利政策只有增、不能減,惟依舊背着「簡單低稅制」的包袱,試問哪裏討錢去扶貧助弱?哪裏有儲備來興建下一條「T4主幹路」?哪裏還可以讓公務員年年加薪?

勿予市民錯覺「厚此薄彼」

市民與政府應「上下一心,甘苦與共」。政府在節流方面亦必須多管齊下,不能給市民存有「厚此薄彼,寬己嚴人」的錯覺。政府一年花在公務員薪酬方面的開支,接近1500億元,佔政府經營開支超過兩成;加上編內、編外職位年年遞增,不少編外職位的時效也不斷延長,未來薪酬開支亦是只有增、不能減。

私人市場與公務員體系在人力資源管理上存在差別。私人市場上,企業根據目標預計未來人力需求,確保在指定時間內,能夠有足夠和合適的人員;重點是人力需求可加可減,經濟疲弱時,甚至要裁減人手、縮小規模。現存的公務員體系,當然不可能存在這種模式,亦不可能說某個政策局衡工量值之後,表現未如人意,就要好像私人市場一樣裁減部門員工,這就是兩者的分別。

不過,有部分公務員代表就着薪酬調整,希望與私人市場緊密掛鈎。他們認為私人市場的薪酬趨勢調查指標顯示可以加薪,公務員就強烈表示希望跟隨;相反,當指標顯示需要凍薪或減薪,公務員代表則表示希望確保士氣,強烈要求「加少少」。這種「公與字都是我贏」的說法,是說不過去。

盼公務員多一點同理心

財政預算案預計,於2025年3月底,公務員編制會達到19.4萬個職位,相比現時公務員實際人數多了大約兩萬個(截至去年底)。還記得當年政府在2003年SARS及2009年金融海嘯下,都因應經濟環境轉差而凍薪,甚至減薪。目前本港經濟復蘇未如預期,加上政府再度陷入財困,既然當局認為對社福機構的資助可以「手起刀落」,實行彈性削減,相信就公務員減薪或削減公務員編制的難題,同樣可以秉持同一套方針彈性處理。筆者相信,只要當局對公務員人手編制拿揑得更理想,公共財政回復至健康水平,亦指日可待。

可惜局方常掛口邊,強調編制的調整會打擊公務員士氣,難道市民面對經濟不上又不落、生活艱苦,就不覺得意志消沉?現時財赤嚴重下,筆者冀望整體公務員能夠多一點同理心,繼續堅持服務市民的初心,與社會並肩而行、共渡難關。

進入新階段的香港,特區政府需展現新擔當、新作為,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是成功的關鍵,讓廣大市民熱切盼望可以安居樂業,因此市民對公務員的「表現值」和「效率值」正不斷提高。他們應在各自崗位上不遺餘力,努力為市民服務,切實回應民意,來證明公務員調薪是物有所值的。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法政牧師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管浩鳴]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