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高考作文AI入題 續以人為依歸 有作家讚開拓思辨 有評論稱對貧困地區考生不公

發佈於

【明報專訊】2024年內地高考昨日拉開帷幕,上午語文科目考試結束,作文題照例掀起討論。相較前兩年,今年高考作文題少了幾分宏大敘事,時代性鮮明,AI(人工智能)話題首度進入考題。有內地作家指出,今年的作文題落腳點,都離不開對「人」與日常生活的關注;同時,開拓學生思辨與創新思維。也有觀點指出,用AI作為高考作文題,對貧困地區考生不公平。

審題立意不設門檻 專家:引導思考

本屆高考不同試卷共6道作文題(見表)。其中,教育部教育考試院命制的試題共3道,包括全國甲卷「真正的相遇」、新課標I卷「答案與問題」、新課標II卷「抵達未知之境」。3道作文題均不在審題立意上設置門檻,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

教育考試院命題專家表示,這是為了讓不同的學生結合生活體驗或社會議題都能找到寫作切入點,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個性寫作,助力創新人才培養。新華社引述北京師範大學資深教授王寧說,「今年的作文題時代性鮮明。互聯網時代科技迅猛發展,人文思考顯得尤為重要。作文題很好地捕捉到了這一點。」

北京卷微作文題涵「朋友圈點讚」

北京卷則繼續以命題作文+微作文形式出題,要求以「歷久彌新」或「打開」為題書寫700字作文,再從微信朋友圈「點讚」、「走進名人故鄉」、「月的獨白」中擇一寫150字微作文。天津卷關於「被定義」與「自定義」,上海卷是對「認可度」的認識和思考。

去年網上初掀AI試寫高考作文熱,今年AI更是進入考題。專欄作家葉克飛撰文指,題目探討個體、社會與AI之間的關係,充滿思辨性,也相當開放;其他試卷的作文題,也都以「人」為依歸。文章指出,對大多數考生而言,這些作文題目都算不上「偏」和「怪」,「人」才是萬物的尺度,在高考語文試卷中,作文扮演的角色最為重要,是考生觀察、思考、表達和創造能力的綜合體現。「當考生在開放性作文題中『思考人生』時,高考作文這一課才有了更切實的意義。」

也有觀點指出,用AI作為高考作文話題,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考生有失公允。微博帳號「王小展」昨發文說,不知道高考作文出題人在設立關於AI的題目時,有沒有想起過貧困學生,「我大概能猜到這個題目想拿高分就是引申到人工智能與人類文明的辯證和思考,我翻過雲南高原深處的山,家訪的對象家裏沒有電器,他的爺爺把最後一盒牛奶遞給我喝,是扶貧的幹部留下的。我覺得那個孩子一定沒用過AI。」

這條帖文獲得數千讚,不少網民跟帖表示認同。但也有網民留言指出,目前為止,對AI的認知絕大部分都來自於資訊,大城市的考生也沒什麼親身體驗,而內地互聯網普及率之高,讓貧困地區資訊並不落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