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灣區熱搜:港籍針線非遺傳承人 隨隊交流大旺場

發佈於

【明報專訊】是次國際龍舟友誼賽暨2024年法蘭克福中國節受重視,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及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事黃昳揚亦有到場。除了龍舟賽,現場還舉辦豐富的中國文化展演活動,包括漢服巡游、國風民樂、古裝舞蹈、少林武術、京劇聯唱、功夫太極扇等。

隨團還有由南沙區派出的文化交流代表,分別是本地書法家曾炳珠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針線手工服飾製作技藝」傳承人李柏亨,李柏亨也是交流團唯一的港人,亦是南沙區唯一的港籍非遺傳承人。對於能參與今次交流,李柏亨感到榮幸,「原本只是非遺產品展示,但當地市民很喜歡產品的手工和款式,一定要購買」,結果只一個上午,他帶過去的香包和娃娃都賣光。

贈出徒弟原創服飾「華常服」

除了香包和娃娃,李柏亨亦帶了徒弟潘嘉銦設計的原創針線服飾「華常服」,作為文化交流的信物贈送出去。潘嘉銦說,華常服名稱取「中華」及「日常便服」之意,利用針線手藝在衣領、肩膊等位置勾勒仿漢服風格。「靈感來源是宋朝衣袍,包含了圓袍領、背心袖籠等當時特色,再改良及以現代裁剪方式製作。」

李柏亨補充,雖然內地近數年興起國風潮、漢服潮,但仿古服飾難在平日生活穿著,也難跟其他日常服飾搭配,「舉個例子,很多國家的航空公司空中服務員都會穿上自己的民族服飾,但要空姐穿上寬袍大袖的漢服就會影響到工作,因此,我們是否能設計出一款既採用中華傳統手藝,能代表中國文化,低門檻又可普及,能適應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服裝?這就是我們設計華常服的動機」。

李柏亨說,現時還在不斷改進華常服的款式設計,也不斷改良生產技巧,務求售價大眾化,目前跟政府和企業接洽合作,「作為工作優閒制服讓員工穿上」,之後再進一步考慮量產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