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田方澤:不可能減少的教師工作量

發佈於

【明報文章】本月初筆者談及教師工作量難以規管的問題,到底有沒有解決方法?不是沒有,但似乎都難以實行。撇除教師基於專業意識、「以教育之名」的自願加班,增加工作量的具體因素,例如學校之間的「市場」競爭、教育局的管理和評核,以及學校的管理架構、教師薪級表結構等,千絲萬縷,牽一髮而動全身。區區苦無良方,姑且拋磚引玉,提出一些觀察。

學校的「市場」競爭

香港的公營及津貼學校,理念上是辦學團體各自按辦學方針,發展學校特色,也為地區的學童提供教育。然而同一地區的學校之間,難免有競爭關係——學校管理層要「交功課」,要於公開試取得佳績和爭取在社區的口碑,爭取更多優秀學生報讀;特別是在近年人口下降、收生不足的背景下,學校更需招收更多學生,避免「殺校」。此外,部分大辦學團體亦常鼓勵屬校之間競爭,學校管理層各師各法。

為吸引更多學生,尤其是優秀的學生報讀,除了透過家長和鄰里在社區帶來口碑,也不免多與區內小學與幼稚園聯絡、宣傳學校;或在校舍外懸掛橫額、在校刊或校務報告上展示學校的發展,提出不同「賣點」。

這些「賣點」,當然包括學生的學術成就,例如公開試成績、升學前途等;也有學校宣傳各種文藝、學術和運動比賽獎項,採用各種新教學法如電子學習,各類新穎活動如新興運動,近10年流行的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學;近幾年強調國民教育的狀况下,也有推出各類傳統文化、品德教育、內地交流、普通話活動等。務求顯示校園生活精彩豐盛。

落在學校網頁和宣傳資料的這些活動,都牽涉大量統籌、策劃和推動工作,參與和監督各種訓練和活動,以及各類實務行政例如招募導師、招標、申請款項,建設和改善校園設施等。這些工作,往往是幾名甚至一名教師在日常課堂和批改以外一手包辦。此外,在學童人口下降的時期,常有學校因為收生不足,安排教師到內地宣傳和招收跨境學生,導致教師工作量大增。

數十人的管理架構 卻如大企業複雜

千禧年推動校本管理後,學校增加了大量不同行政工作,在管理架構上更複雜,教師也需承擔更多不同的文書工作。

由於上文提出的推動各項措施,學校在各種活動和發展上,已有大量行政工作。在日常工作上,除了學科,也被安排進各種組別:最基本如訓導輔導有之,也有課外活動、學生事務、電子學習、學務考務、學校重點事項;學科在科主任以外,又可能按年級劃分不同的統籌、導師、管理教材等工作。結果,只有五六十名教師的學校,重重複複又創設了數十個組別,主任、統籌等各種職務,「全民皆兵」,填寫各類計劃、報告、檢討,文字工作無日無之。同工間偶爾笑說,純粹看組織架構圖,可能比不少大企業更複雜。

也因此,業界早已習慣,在教學以外身兼一些行政組別、課外活動職務,年頭年尾製作大量報告;個人或上司有事業心一點,都可能引入新活動,但舊有的卻少有取消,工作也因此積壓。

或需另一次教育改革

回到最初的問題——教育的目的是什麼?為學生爭取佳績是本業,關顧學生成長也是本業;學校行政、接受教育局問責、收生,是生死存亡,也是本業。當各類工作都是「本業」,就難免以教育之名層層堆疊。

這些問題,邏輯上是可以透過教育局鬆綁校外評核和增撥資源而改變,但具體操作不容易,當中亦牽涉辦學理念、家長和社區期望等千絲萬縷的事。實際需要的,可能是另一次教育改革,以及整個社會的觀念改變,並不容易。筆者也請諸君體諒教師工作繁重,希望各位同工教得健康。

作者是教育及時政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田方澤]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