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梁敬國:創科「衛」安全

發佈於

【明報文章】未來政府將投放百億元計的資金去發展基建工程,行業機遇處處,惟挑戰亦隨之而來。為提高生產力、效率、工程質量,亦冀實現「地盤零意外」的目標,應用數碼科技及創新技術,逐步邁向新型工業化,全面提升地盤安全,是建造業刻不容緩的任務。

業界一直非常重視地盤安全,惟建築工序相對複雜及多變,使執行時極具挑戰。現時勞工處按照地盤不當情况的程度,分別會發出敦促改善通知書、暫時停工通知書,甚或提出具體檢控,這些全是消極方法。更積極的是通過科技管理、提高工人安全意識、改良建築方法等,取代單靠人手和肉眼監察,或以「懲罰為本」的局限。

AI監察 提升地盤安全

舉例來說,大型機械在操作時通常四處移動,而非停留在同一位置。預設固定危險區域,只能應付單一地點作業模式,根本不能追蹤機械的移動情况。現時科技正好針對此漏洞:多鏡頭追蹤系統可從地盤不同地點及角度,有效收集工人的移動路徑;若工人與重型機械太接近,便會即時發出警示。

系統亦可根據收集的數據,估算點對點人流,推算密集區域,加強相應安全措施。另外,由於人工智能(AI)可以實時及針對地監察,每當發現安全隱患,系統馬上在地盤響起警告,並即時以短訊發出安全警示,使地盤督導人員迅速支援,並持續監察安全風險;同時能夠提高前線工人「安不忘危」的意識,特別是從事低風險工種者,由於工序相對簡單,較易忽略細節及自身安全。

所有重大事故均由當初的不重視、不留心所造成。通過AI鏡頭系統監察,並自動編寫報告,例如無穿著安全背心等違規事件,既方便地盤管理,亦能提醒所有前線工作人員時刻嚴格遵守安全法規。

建設智慧城市是香港的未來願景,而建造業智能化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隨着創新科技的開發成本下降,高端技術已非遙不可及,但對於由九成中小微企組成的建造業而言,局限於其經營規模及工程量,他們採用科技的普及度仍相當有限。

筆者建議政府應致力將高端技術普及化和平民化,務求為業界提供負擔得起且實用性高的技術方案,帶動行業升級轉型,成就香港建造業科研落地。

政策配合 建構零意外工作環境

一般而言,每項工程會投放約0.5%至2%的合約總額於地盤安全設施。2023年2月起,政府規定逾3000萬元的工務工程全面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Smart Site Safety System);如能修訂指引,規定所有工程地盤均須運用先進警報系統,方能有效消除安全隱患。

為提升地盤應用科技改善工序與安全,政府早在2018年成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惟審計署去年揭示發展局審批基金進度緩慢,更有一成個案處理超時。業界認同審計署的建議,當局應盡快完成處理簡單的個案;複雜或涉及應用新科技的申請,亦應盡早徵詢相關評審小組委員會的意見,甚至積極考慮預先批核及撥款資助具高效改善地盤安全表現的創科方案,並可設一個上限全數資助,有助私人工程及中小型承建商減輕工程未完工收款就要「帶資」開工的經濟負擔,鼓勵應用新科技。

此外,政府應與創科界合作,舉辦由初創企業及有可能推出市場的科技推介環節和交流會等,協助承建商認識和掌握市場上的最新技術發展;亦可推出內聯網平台,讓供應商提供科技產品或服務資訊,令承建商進一步了解市場上更多不同計劃及參與配對服務。

若政府能夠以政策配合財政支援,必能帶動行業對AI職安科技的殷切需求,亦可激發科研公司投入資源,發展更多適用於業界的智慧工地管理方案。

作者是香港建造商會執行總監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梁敬國]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