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江玉歡:外來人才政策效益最大化——新移民與香港應是雙向奔赴

發佈於

【明報文章】香港老齡化與少子化並存,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加上本地人才結構單一化與產業亟待多樣化升級的矛盾逐漸突顯,政府近年推出各種人才政策,吸引全世界人才的目光以應對上述現狀。隨着人才政策的更新換代,香港新移民概念的內涵更加廣泛,尤其在「高才通」政策開放、本地高校擴招下,外地選擇來港定居的群體進一步擴大。

宏觀認識人口變化 精準調整施政方向

若說提出人才政策只是政府邁出的第一步,那麼如何令外地來港群體更好融入本港社會,如何利用人才政策促進經濟發展和繁榮,從而實現人才在港的自我發展及本地經濟進步的雙贏局面,是政府在達成引進人數指標後,應有的更高追求。

政府應當從宏觀層面認識本地人口結構變化趨勢,精準調整施政方向。過去幾十年間,全球化帶來的融合不僅體現於經濟交流,更主要體現在人的流動性增強。作為國際大都會,本港人口增長難免受人口遷移影響,而內地移民則扮演了重要角色。

開埠百年,香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全球矚目的「東方明珠」,大量人口及人才來自外來移民。現今本港永久居民中,大都是過去數十年由內地移居香港的人及其後裔。1976至1981年,大批內地人湧港,5年間本地人口年均增長率3.3%。此外,亦有大批其他遷入的人,如外籍家庭傭工、外地勞工、外籍居港人士等。這類群體居於香港,絕大多數以經濟原因為主,較大機會按香港經濟興衰去決定留下或離開。

相對來說,來自內地的移民更容易留港,並且大多會在港結婚生子。顯而易見,從過去到現在,同根同源的內地移民對香港人口的長遠影響,都比其他遷入者大得多。

來到現在,香港已回歸祖國27年,各項人才政策頻出,外地來港人士群體格局悄然改變。以高才通為例,截至今年2月,該計劃共有逾7.2萬宗申請,近5.9萬宗已獲批,約4.4萬人抵港。加上其他人才入境計劃,去年至今共有約10.8萬人抵港。另據政府資料,高才通來港人士及配偶普遍在40歲以下,多數帶年幼子女來港定居。高端人才來港的趨勢,顯然是這個時代的特色。

惟引才數據顯著,並非直接等於良好用才、妥善留才;相信本地市民自然都希望新晉人才能為本地勞動力增添生力軍,亦對本港人口結構帶來正面影響。但我們也不能忽略的一個現實是,與許多吸引移民的社會一樣,新移民的湧入引起一些本地市民焦慮,包括工作競爭、人口結構改變及如何融合的問題。

任何問題都是硬幣的兩面。新引進的人才可彌補本地人才缺失,但同時會帶來職場競爭壓力,也就是現在網絡上說的「捲」;新來港者能夠刺激本地房市活躍,但同時也令房租上漲,迫使本地需要租房的基層市民生活成本無奈上漲等。尤其是,現在來港生活的以高收入人士較多,在全球貧富差距拉大及通脹高漲的氛圍下,富裕人士與高端人才新移民亦有必要避免「炫富」,以免引起大眾的仇富與排外心理。

新加坡藉政策籠絡人才

不妨看看作為移民國家的典型代表——新加坡,其政府是如何通過政策籠絡人才,並促進不同背景的人共融發展。

為讓新移民盡快適應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當地政府特別注重新移民的融入。「新加坡公民之旅」(Singapore Citizenship Journey)是促進新公民融合的一個關鍵項目;國民融合理事會(National Integration Council)也推行更多幫助新公民適應當地生活方式的項目,例如它正研製錄像及小手冊來幫助新公民了解新加坡及當地的道德規範和文化。

當地政府也會利用自然的接觸點(natural touch point)如學校、國家服務部門、社區等,推進新公民融入社會。像其他公民一樣,新公民會被鼓勵去了解他們的鄰居,及積極參加社區活動。語言融入方面,用通用語言交流也有助互相更好地理解和建立紐帶。說英語可以使不同種族的新加坡公民更有效交流。對於那些想學習英文的人,也有充足機會幫助他們,例如由人民協會(People’s Association)及全國職工總會(National Trades Union Congress)舉辦的課程等。

另外,星洲政府制訂公共政策時,會更多地考慮新移民群體的需求,在住房、醫療等方面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譬如針對有租房需求的新移民,其政府專門批出土地興建長租型住房,避免引致本地租房成本上漲對本地居民帶來壓力。

怎令外來人才留港 考驗政府智慧

總的來說,香港經濟社會的發展歷史,可說是一部移民史、奮鬥史,來自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的勞動者匯聚於此,一起發展香港、維護香港。移民與香港的融合並非新話題,過去提到新移民,人們會提及內地來港的單程證人士及「雙非」兒童(父母皆非香港永久居民),然後才是來港工作和讀書的群體。回歸27年,香港早應有更大視角,以開放心態接納時代機遇,以積極態度迎接新變化與挑戰。

對於如何更好令外來人才留港,為香港特區、為一國兩制的發展做出貢獻,考驗政府的智慧。當局不應迴避這議題,而應通過細緻、全面及科學的政策,以海納百川的積極心態,主動引領全社會促進彼此共融、化解壁壘。

同時,新移民群體亦應主動為融入本地社會邁出第一步,關心社區、參與本地活動、了解本地文化及盡力熟悉粵語,都是可以做的嘗試。因此,香港與新移民應是雙向奔赴,如此方能促進香港由治及興、持續繁榮、生生不息。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江玉歡]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