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梁敬國:應用BIM 尚待何時

發佈於

【明報文章】為提升建造業生產力,香港政府一直致力推動採用建築信息模擬(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 BIM)技術。BIM是指在建築設計、施工及整個建築或資產生命周期中提供並管理建築資訊的過程,透過使用三維建築模擬軟件,提高顧問和承建商在整個資產生命周期中的生產力。隨着本地建設規模擴張,勞動力高齡化及生產力下降等因素,將阻礙執行工程的效率。因此早於2013年,政府已在工務工程項目以漸進策略採用BIM,其後更推出多項政策及措施支持於工務工程項目中使用BIM。

循序漸進 推進智慧城市規劃步伐

2018年發展局撥款10億元設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鼓勵業界採用包含BIM在內的創新建築科技,並規定3000萬元以上的工務工程項目必須採用BIM技術。該技術在整個項目生命周期中具諸多優勢,涵蓋勘察、可行性研究、規劃、設計到施工等各階段。此外,其具有與其他先進建築科技結合的巨大潛力,以優化運作和保養,從而協助設施及資產管理。BIM模型還包含豐富的建築資產信息,可通過與地理信息系統的整合,達至推進智慧城市規劃的步伐。

為提高業界對BIM的接受程度,筆者建議當局須繼續研究BIM於內地及海外地區的成功例子,令社會充分了解和體會應用此技術的好處。參考新加坡政府,其在推行BIM時便提出了五大策略,包括公共部門先行、宣傳成功個案、消除障礙、建立BIM能力和潛力,及獎勵早期採用BIM的作業者。此舉不但減省工程耗時及延誤,亦避免工程費超出預算。

處理圖則的部門須互相協調

普及BIM的其中一項條件,是需有完善及成熟周詳的計劃,並由政府牽頭,跨部門提前部署,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推行;同時收集各持份者意見,適時調整目標,方能為日後全面推行打好基礎。執行細節上,為確保處理數據的連貫性,政府應鼓勵發展項目在整個審批過程中繪製和採用同一個BIM模型,而該模型必須能夠容納各專業設計,以確保各方面的數據在共享平台中無縫整合,協助相關人士做宏觀分析。

因此,在推動業界更廣泛採用BIM的過程中,相關部門須有充足的處理、統籌及協調能力,特別是中央處理建築圖則制度的參與部門,應有一套標準及清晰的處理流程,從而確保各部門就應用BIM處理項目做好準備,包括工作文化的轉變;並為員工配備所需技能、軟件和硬件,共同迎接這項新科技。

現時社會裏愈來愈多人討論及關注BIM發展,但香港在應用上仍遠遠落後於其他地區及國家。於2023 年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李家超宣布政府會就業界應用BIM擬備建築圖則並呈交部門審批,公布有關路線圖,引起社會關注及熱烈討論。實際上,業界早在多年前已對應用BIM做足全盤準備,甚至投入不少資源培訓相關領域專才,提升競爭力。BIM的應用,目前在香港可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萬事俱備 只欠東風

為維持香港建造業在地區和全球的競爭力,我們必須極速加快步伐,才得以有機會追上全球採用BIM技術的趨勢;更重要是放眼世界,參考其他地區及國家的部署和應用心得。當不同持份者已為採用BIM做好準備,自然寄望整個建造業齊心協力,在政府支持下更廣泛應用BIM。

雖然政府過去致力推動業界更廣泛採用BIM,並提到最終目標是「由政府和法定機構開始,再逐步擴展至私營界別,務求在2029年全面採用BIM製作和審批建築圖則」,然而不少業界人士對實際推行的時間表存疑;亦有人不解為何進度緩慢,不利香港整體發展。要是我們再蹉跎多5年,屆時恐怕計劃就趕不上變化了。

作者是香港建造商會執行總監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梁敬國]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