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勞心勞力繪勞動痕迹 韓國畫手手畫手

發佈於

【明報專訊】人類每隻手,有27個關節,用組合數學的概念稍微算一算,透過5隻指尖傳遞出的姿態,可達80,730種——勞動的手、不安的手和放鬆的手,各有不同形態。韓國藝術家楊裕然(Yooyun Yang/양유연),喜歡用近距離描繪陌生畫面;在超現實主義畫風盛行的今天,她為不同手寫實,卻又透露現實的疏離氣氛。

繪畫傷疤 呈現情緒

為什麼熱中畫手?楊裕然說,身體的傷痕最吸引她;透過繪畫傷疤,能呈現人們的情緒。手常被視為工具,是達到目的的方法,如幫助人們抓、捉、抬、舉、推和拉物件,但在她的畫中,手不是被動的。人體科學發現,手肘到手腕間有約10種肌肉,手腕到指尖間的肌肉更有約30種。當腦部對肌肉下達動作指令,這幾十組肌肉會用細緻的動作回應。楊裕然則認為,手有自己的主體性,把動作單獨來看,自有力量和信息。

長條畫《徒手》特寫一雙正在組裝器具、擺弄金屬線的手。手指頭圓潤,畫面右方的手,中指指甲已在勞動間失去瓜子形狀,更似僵硬的荷花葉。這隻手擱在黑色部件上,支撐手部重量,繼續重複工序。去年,韓裔藝術寫作者Hayoung Chung曾指出,楊裕然這類不註明畫中人身分的創作始於2000年代末,這些作品傳達當代普世萎靡、虛無感,也有韓國歷史和文化的影子;她對常見事物的抽離感(unexpected strangeness of the familiar)特別感興趣。

楊裕然此前的展覽,作品主題包括韓國廢棄社區,也參考過1980年代民眾運動議題。不過,她總模糊處理筆下人物的族裔特徵,因為想聚焦的不是個別人物,而是他們稍縱即逝、難以言喻的情感。現成攝影照和隨身拍,常常成為她的創作藍本,可以看出她把這些城市中的景觀剪裁再剪裁,變成焦點特寫。這是她首次在香港設展,見刺點畫廊傾向實驗性展覽,於是以「手」作為主題,是全新嘗試。

《附件》上的手,按着幼身螺絲釘、準備將其扭進木材的拇指,似被雷射水平儀的綠色激光射中;《稍事休息》則捕捉油漆工人用沾滿白漆和黑垢的手,揑着快抽完的香煙。楊裕然被問到《附件》中的手是否屬於建築工人時,沒有正面回答,她只說認為工人和藝術家的手,同樣在創造或製造東西。重視科技發展的趨勢下,體力工作被輕視;這些被淘汰的勞動力,在手上留下痕迹,成為見證。

楊裕然受韓國傳統水墨畫訓練,畫作使用以構樹樹皮製成的韓紙(hanji),質地厚身,吸水力極高;與粗紋水彩畫紙相似,韓紙紋理粗糙,配合楊裕然常用的塑膠彩顏料,多層疊畫,更能表達細微氣氛和色彩強度。

關注光影 雙聯畫雙手失焦「躁動」

約7年前,楊裕然開始關注光影變化。今次展出的雙聯畫《躁動》,失焦的雙手交疊在身體前,朦朧又重疊,似被慢快門攝下的照片。面對當今世界各地勞工權益議題,她未嘗試用作品積極介入,但就用創作表達自己強烈的情緒,是向所有工人致敬,也是用勞動完成作為藝術家的修行。

楊裕然:徒手

日期:即日至7月13日

時間:周二至六 上午10:30至晚上6:30

地點:刺點畫廊(香港黃竹坑道28號保濟工業大廈15樓)

詳情:shorturl.at/XzTmL

文:梁景鴻

圖:藝術家、刺點畫廊(香港)及Stephen Friedman Gallery(倫敦及紐約)提供

[開眼 藝述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