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南方「天漏了」 半年流走近千億 中央氣象台連續33天暴雨預警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中國南方今年夏天出現罕見的連續暴雨天氣,中央氣象台從6月10日開始,截至昨日(7月12日)已連續33天發布暴雨預警,其中4天發布了最高級別的暴雨紅色預警。從珠江、長江中下游到淮河流域,甚至東北地區,一輪又一輪暴雨肆虐,「天漏了」成為網絡高頻熱詞。洪災內澇山泥傾瀉等自然災害,僅上半年就導致322人死亡或失蹤,直接經濟損失931.6億元(人民幣,下同)。

今年中國出現超過20輪暴雨天氣過程,「桂林暴雨變威尼斯」、「長沙暴雨1小時下了54個西湖」、「杭州靈隱寺發大水」、「平江淹沒半個城」、「鄭州暴雨變鄭洲」……暴雨相關話題頻登網絡熱搜榜。

逾20輪雨災 各地接力破紀錄

4月1日入汛後,廣東、江西連日暴雨成災,30河流出現洪水,北江洪水百年一遇,粵北多地受災,肇慶越野賽1250名選手半路遭遇多處山洪暴發。5月初,新一輪暴雨襲擊湖廣,梅州塌高速公路導致48慘死旅途;中下旬,兩廣遭遇另一波洪澇災害,桂林、北海、欽州、防城港城區均水浸。

到6月,廣西雨災未完,雲南、江西等地也迎來大暴雨,端午假期雨帶逐漸北抬,「龍舟水」廣泛倒入江南、華南、西南地區。福建上杭縣「客家第一祠」大面積坍塌,韓江洪水再淹梅州多處,至少5死15失蹤。6月下旬桂林又受災,灕江出現破紀錄大水,淹浸象鼻山、高鐵站。隨後長江中下游接力暴雨,多地成澤國,安徽屯溪及湖南的婁底、邵陽、湘潭等多地雨量打破歷史同期紀錄。

上半年,各地以廣東海豐縣降雨最多,累計降雨量高達2332.6毫米,差不多下完一年的「份額」(海豐年均降雨量2389.5毫米);廣西防城港市防城區則以14個暴雨日,成為暴雨最頻繁的地方。遠至東北的烏蘇里江上游亦發生有實測資料以來最大洪水。

珠江洪水11連發 七月雨雲罩長江

隨後,強降雨區7月初穩定維持在長江中下游、太湖流域,湖南、貴州、江西多地爆發洪災。其中江西洪災影響逾百萬人,湖南汨羅江水位達到70年來最高位。連高溫乾旱多天的山東臨沂也出現暴雨內澇,西部重慶迎來新一輪強降雨天氣過程。

受持續強降雨影響,西江、長江、太湖先後發生編號洪水。其中,珠江流域連發11次編號洪水。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國家防總)辦公室副主任徐憲彪昨在記者會表示,今年入汛以來,珠江流域降水歷史同期最多,入梅後主雨帶穩定維持在長江中下游附近地區,降雨量為1961年以來第3多。

逾3000人次受災 322死亡失蹤

「入梅」是進入梅雨期的意思,今年長江中下游、江淮地區分別於6月17日、19日入梅,長江出現2024年第1號洪水,長江中下游幹流洞庭湖入江口以下全線超警戒線,太湖及淮河流域沭河、沂河相繼發生編號洪水。長江中下游退水期間,湖南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決口重大險情,平江縣九峰水庫大壩發生滲漏險情,多個鎮要疏散。

全國各種自然災害在上半年共造成3238.1萬人次不同程度受災,因災死亡失蹤322人,緊急轉移安置85.6萬人次,倒塌房屋2.3萬間,農作物受災面積3172.1千公頃。

關全球變暖 年降水每10年增0.8%

中國暴雨愈來愈多,與全球變暖趨勢息息相關。國家氣候中心數據顯示,1961年以來,中國平均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平均每10年增加0.8%;暴雨站日數也明顯增多,平均每10年增加4.2%。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石妍表示,變暖的大氣加劇全球水循環,能承載更多水分,進而導致更極端的降雨。單點、局地的極端降水事件也更加極端了。

中國暴雨多出現在4月至9月,南方地區雨季持續時間長,一年四季都有出現暴雨的可能性,珠江流域和長江流域5月至8月為暴雨多發期;而北方地區雨季短,暴雨多出現在7月至8月,其他月份概率較小,因此有「七下八上」(7月下旬至8月上旬)防汛期的說法。

從常年來看,江南、華南等地是中國暴雨多發地。中國天氣網統計大城市的暴雨來「打卡」情况,廣州年均暴雨天數最多,達8.6天;海口、南昌分別以7.6天和6.1天位列二三名;武漢、福州、南寧、長沙、南京、杭州、上海是第三梯度,年均暴雨日數超過3天。

針對暴雨天氣,內地氣象部門會發布藍、黃、橙、紅四級預警,嚴重程度由低到高遞增。

明報記者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