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浮世繪巨匠 墨田留蹤迹 《神奈川沖浪裏》浪潮入屋

發佈於

【明報專訊】港人出遊日本當返鄉下,這陣子日圓走低,匯率時刻備受關注,近來兌換鈔票時有沒有注意到換上新設計?7月初,日本20年來首次發行新版紙鈔,1000日圓新鈔背面採用浮世繪畫家葛飾北齋的《富嶽三十六景》之《神奈川沖浪裏》(1831至1833年)。那洶湧澎湃的巨浪為人熟悉,遠景隱藏的富士山自古備受崇拜。

東京的墨田北齋美術館趁這段時間舉辦「The Impact of Hokusai’s Great Wave : Under the Wave off Kanagawa—Tracing Its Origins and Trajectory」(北齋巨浪衝擊:神奈川巨浪的誕生與軌迹)展覽,以《神奈川沖浪裏》為主軸,介紹它如何代表日本,深入人心,以及為後世藝術界帶來的影響。看完巨浪後,再到墨田區尋找北齋的生活蹤迹。

花5年多角度繪富士山風景

葛飾北齋出生於江戶時代的本所割下水,即現今東京都墨田區龜澤一帶,墨田北齋美術館特意在附近設館,推廣這名活到近90歲的日本浮世繪巨匠。葛飾北齋的著名作品包括《北齋漫畫》和《富嶽三十六景》系列,後者是他從71歲起,花上5年在不同季節、時間和位置,多角度繪製富士山景色,開創了浮世繪風景畫的新形式。

浮世繪興盛於17至19世紀江戶時代,屬木刻版畫藝術形式。「浮世」是現世的意思,指向現實生活、虛無縹緲的人世間和享樂世界,因此浮世繪的主要題材有美人畫和役者繪,描繪貴族女子、民間美女和歌舞伎演員,印證當時的風俗民情和大眾生活百態。

隨着交通網絡發展和經濟水平提升,即使是平民階層也能更便利地前往遠方旅行,促進風景名勝題材創作的興起。日本人一直視富士山為精神信仰,這亦成為藝術家與作家的靈感泉源。展覽策展人奥田敦子受訪時指出,葛飾北齋從一開始就對以不同視角繪製同一主題的作品有濃厚興趣,《富嶽三十六景》系列對他而言,無疑是一項「值得挑戰的工程」。奥田敦子續以商業角度解說:「自19世紀開始,旅行、崇拜和朝聖富士山的風潮也推動了出版商的期望,他們預期(與富士山有關的作品)會有眾多購買者,因此促使這一系列作品問世。」《富嶽三十六景》系列出版後口碑載道,廣受大眾歡迎,因此葛飾北齋後來加製10幅,整個系列共有46幅作品。

浮世繪變貨物包裝紙 越洋啟發印象派

浮世繪發行量大,就像宣傳品,平民以大約20文的低價就能購買,價格在當時約等同一碗蕎麥麵。以《神奈川沖浪裏》為例,當時拓印了約8000張。浮世繪經傳閱後被廢棄,充當出口歐洲貨物的包裝紙,隨貨物飄洋過海。外國人打開包裝紙一看,反而吸引了他們收藏,令西方印象派藝術家改革傳統繪畫,例如梵高臨摹浮世繪畫家歌川廣重的《大橋安宅驟雨》和《龜戶梅屋舖》、後印象派畫家亨利.里維耶(Henri Rivière)受《富嶽三十六景》啟發,畫下《巴黎鐵塔36景》。《神奈川沖浪裏》估計現存數百幅,收藏於墨田北齋美術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等;去年有一幅在紐約拍賣會上以歷史最高價276萬美元(約2153萬港元)成交,不再是當年看完即棄的廉價品。「波浪和富士山,如此簡單的元素,使得我們能夠超越時代和文化界限,了解它們;其結構輪廓也是非常震撼。」奥田敦子概括各地迷戀及珍藏《神奈川沖浪裏》的原因。

早期浪圓似馴獸 後期浪尖如鷹爪

葛飾北齋19歲師從著名畫師勝川春章,此後70多年,直至去世前一直從事繪畫創作。正值71歲高齡之時,他畫了《富嶽三十六景》系列中的《神奈川沖浪裏》,是他集50多年畫藝修煉技術的成果。《江島春望》(1797年)是最早可見葛飾北齋繪畫波浪的作品,畫中水流平穩,海水緩慢地湧向岸邊。站在淺灘的一行人交頭接耳,氣氛悠閒,不怕即將湧來、扁圓的海浪。奥田敦子說:「在早期階段,北齋描繪的波浪頂部是圓潤的,與《神奈川沖浪裏》中那種如怪物般的巨浪截然不同。北齋在40多歲時學習和吸收了西方風景版畫的空間表達和藝術構圖,創造了動態結構,其特點是大浪佔據過半畫面,而富士山位於遠處。」《賀奈川沖本杢之圖》(1804至1807年)可見海浪變高,比以往洶湧,但浪頂仍然略為扁平,感覺對帆船「殺傷力」不大。

奥田敦子續說:「其後北齋為浮世繪小說繪製插圖時,畫了像鷹爪般的波浪形態,這是從中國畫中吸收來的,這種表現手法增添巨大的衝擊力,就好像一隻怪物用銳利的爪子抓住什麼似的,捕捉到波濤洶湧的一瞬間。」從《椿說弓張月》卷一插畫可見,葛飾北齋描繪的海浪更細緻,能清楚看見波紋,海浪滔滔不息。直到《神奈川沖浪裏》,洶湧的海浪是有史以來最大,線條勾勒海浪深淺變化,營造浪濤洶洶;海浪一層層往前翻滾,前方的巨浪與遠景富士山互相呼應,浪頂猶如伸出鷹爪吞噬3艘隨波逐流的漁船,畫面驚心動魄,自此確立具北齋特色的海浪繪畫。他晚年所畫《富嶽百景》繪本中的《海上之不二》(1835年),前景濺起的鋸齒狀浪尖與空中飛舞的雀鳥混為一體,又與後景白皚皚的富士山形成動與靜對比。

「後浪」滾滾來 席捲全球

《神奈川沖浪裏》的誕生,影響後來的浮世繪藝術家如葛飾北為和歌川國芳,更為西方印象派畫家梵高和莫內帶來創作靈感,現成為最廣為人知的浮世繪作品之一。當代藝術家和創作者經常戲仿或扭變巨浪形象,如漫畫家望月壽城的《ちょっと可笑しなほぼ三十六景 太陽から見た地球》(2017年),以及動畫《鬼滅之刃》的招式「水之呼吸」等,那巨浪席捲世界各地。

The Impact of Hokusai’s Great Wave : Under the Wave off Kanagawa — Tracing Its Origins and Trajectory

日期:即日至8月25日

時間:上午9:30至下午5:30(周一休息)

地址:墨田北齋美術館(東京都墨田區龜澤2丁目7番2號)

票價:1500日圓(約75港元)

網址:shorturl.at/CHDhT

文:何詩韻

編輯:謝秋瑜

設計:賴雋旼

電郵:[email protected]

[開眼 一場show一次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