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熱點

夏天「游泳耳」感染個案多 醫生提醒勿撩耳減風險【短片】 (10:15)

發佈於

游泳後耳朵疼痛、甚至有異味分泌物流出,可能是患上「游泳耳」(即急性外耳道發炎)。游泳耳成因?可以怎樣預防及治療?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教授及系主任唐志輝接受明報電子平台組訪問,詳細解釋有關游泳耳的疑問,以及提醒讀者游泳耳的預防方法。(採訪:林穎茵;拍攝、剪接:黃子希)

唐志輝指出急性外耳道發炎在夏天很普遍,每3至4名市民游泳後就有1人曾患此症,所以俗稱「游泳耳」。他建議有徵狀者向醫生求診,一般滴醫生處方外耳藥水後,95%患者可以痊癒。

「游泳耳」分細菌或真菌感染

唐志輝表示游泳耳可分為兩類,一是細菌感染,若市民戒掉撩耳朵習慣也可減低感染風險。因耳垢可以阻止細菌入侵,有保護耳朵功能,加上撩耳朵有機會弄傷,有傷口細菌就能導致感染。

另一個是真菌感染,又稱「發霉耳」。因香港天氣潮濕,若游泳後有積水留在耳道,有可能導致真菌滋生,造成發霉。

擴散性外耳道發炎後果嚴重

唐志輝表示少數人感染後有可能患上擴散性外耳道發炎,即除外耳道皮膚外,細菌擴散至皮下軟組織、耳骨,並有嚴重腫脹,或會影響頭骨及腦部,引發腦硬膜外的炎症,甚至腦炎。他提醒耳朵有傷口、先天性耳道狹窄、屬過敏性皮膚、耳朵曾做手術、曾做放射治療的鼻咽癌或其他頭頸癌患者、糖尿病患者等風險較高,這幾類人若發現耳朵不適要盡快求醫,又或游泳前可諮詢專科醫生意見,是否有需要佩戴耳塞或耳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