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狄志遠:香港的民主發展——中央承諾、市民訴求、政府責任

發佈於

【明報文章】日前,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接受《泰晤士報》專訪時表示,香港的民主實驗已經失敗,因為西方民主模式中的多元化和多樣性「從來都不是中國傳統」,並指出「遵從民意是危險的」,香港應該由中共支持者來管治(註)。對此,我感到震驚。這不單不是歷史事實,也違背《基本法》的安排。

民主進程雖曲折 惟也帶來社會進步

首先,我認為香港回歸以來一直在推動政制民主化發展,這個過程雖然曲折,但也帶來了社會進步:香港競爭力長期處於世界前列,2021年本港經濟規模是1997年的兩倍多,2023年香港人均本地生產總值達到50,500美元;回歸之後,港人參政、議政空間擴大,港人在選舉過程中可充分發表意見;言論自由得到保障,市民可通過遊行、示威、論壇等多種方式表達想法。這都是在香港政制民主化過程中發生的事情。

另外,民主發展、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展現「一國兩制」的重要部分,就如特首在今年7月1日發表的署名文章所說,「一國兩制」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好制度。

基本法明確提出了香港政制發展最終達至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雙普選的目標。這既是中央政府的承諾,也是香港市民的訴求,更是特區政府的責任。民主發展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但方向是明確的。

其次,近年發生的社會事件,確實給香港的民主發展帶來了挑戰,但我們應該汲取教訓,而非否定民主的價值。這些事件反映出,推動民主發展需要尋求社會各界的最大共識;單方面堅持立場,只會加劇分歧和對立。然而,這並不意味香港不適合民主制度,而是要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繼續前行。

再者,民主不僅僅是西方的產物,更是人類的普世價值。儘管中國傳統裏沒有西方式的多黨制和三權分立,惟「民為貴」、「民本」思想自古有之。歷史上,也不乏因為統治者不體恤民意而導致改朝換代。可見,民意基礎對於政權的長治久安至關重要。而香港作為一個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更需要一個能夠兼容並蓄、體現多元價值的民主制度。

當然,民主也不是萬能的;純粹的民粹主義,可能帶來危險。惟民主的精髓在於通過制度化的程序,在充分表達和論辯不同意見的基礎上形成共識,而不是簡單地用多數壓倒少數,或用強權壓制不同聲音,這只會帶來社會不穩定的結果。一個成熟的民主社會,既鼓勵多元觀點的交鋒,也追求理性務實的共識。這需要所有參與者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在尊重「一國」原則的同時,也要維護「兩制」之下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制度。

民主並非顛覆 而是責任擔當

葉劉淑儀所說的「民主實驗失敗」,恐怕是對香港民主發展的片面理解。民主從來都不是一次過的實驗,而是一個不斷探索、完善的過程。即使是民主國家,也是經過漫長嘗試和改革,才形成今天相對成熟的民主制度。香港的民主道路雖然遇到曲折,但只要我們上下一心,在「一國兩制」的大框架下、在基本法的軌道上,以包容務實的態度凝聚共識、漸進發展,定能走出一條符合香港實際、具香港特色的民主發展之路。

民主不是口號,更不是顛覆,而是一種責任和擔當。它意味着每一個公民都應該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為這座城市的未來貢獻力量;執政者要虛心聆聽民意、接受公眾監督,在多元中求同存異,在辯論中凝聚共識。

香港的明天,掌握在每一個香港人手中。我們應拋開成見,在理性討論裏尋找香港的前行方向,同時以開闊視野、務實態度探索香港民主發展的新路徑。在「一國兩制」道路上穩步前行,香港民主的未來必將回到光明。

註:”Democracy has failed in Hong Kong, top pro-Beijing politician says”, The Times, July 22 2024.

作者是新思維主席、立法會議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狄志遠]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