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指醫院內部統計「綁多 跌同樣多」 曾推動無約束醫護:應商討平衡

發佈於

【明報專訊】有曾在沙田醫院推動「無約束」的醫護人員指出,使用約束與減低跌倒風險無關,醫護、病人及家屬應就此討論及協商,在人權及風險之間取得平衡。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認為,醫護應多花時間向家屬講解約束,承諾會更頻密地檢視情况,令家屬安心。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與本案類似的投訴不算多,他處理的個案主要為智障者及長者,因他們的認知能力較低,在陌生環境時較易情緒激動,以致他們在行動不便的情况下仍然「起身想走」;同時醫護則擔心病人會跌傷,或為確保其他病人的安全而使用約束。

彭鴻昌籲參考醫院改建

安全獨立病房可設軟墊

彭稱,病人在家屬的陪伴下情緒會較穩定,但他發現,疫情過後家屬仍難以留院陪伴智障或認知障礙病人,建議院方可於指引列明,何謂特殊需要或情况。庭上證人提到,護士會於換更時檢視病人需否繼續約束,惟彭認為每更8小時的時間仍算長,建議醫護應盡早覆核病人情况。彭提到,青山醫院改建後設立了設有軟墊的安全獨立病房,建議醫院在重建及新建時可參考做法,待有需要的病人冷靜情緒後再返回原牀位。

沙田醫院及白普理寧養中心前護理總經理徐若萍認為,醫護不應使用約束。徐指出,根據過往香港醫院的內部統計,徐發現有些醫院仍「綁多、同樣跌多」,證明兩者之間並無關係。徐表示,約束率與文化有關,外國或較重視自由,舉例指英國只會在病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情况下暫時約束;香港則有較多理由,如防止跌倒。

曾有病人跌倒重傷

事前曾商家屬不怪

徐指出,問題不是應如何改善約束指引,而是「follow(跟從指引)都係問題」。過往在沙田醫院推行無約束時,有病人被解綁後隨即「逃跑」,後得知他只是害怕再被綁起來。醫護遇到突發事件時需要對症下藥,了解病人行為表現的背後成因並着手解決。徐稱,曾有病人在無約束下跌倒並受嚴重損傷,但因事前有詳細的討論,所以病人及家屬未曾責怪院方。

明報記者 廖凱霖

(死因研訊)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