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韓成科:落實三中全會《決定》 香港需要一場全面改革

發佈於

【明報文章】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決定》),香港社會隨即開展了一輪學習熱潮。經民聯早前發表研究報告,提出多項政策建議落實《決定》部署;多個團體也舉行各種論壇、座談會,探討香港如何落實好《決定》。

《決定》呼喚香港全面深化改革

《決定》規劃了國家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涵蓋政治、經濟、社會、民生、生態環境、文化、國家安全、國防等14個方面,改革範圍之廣、觸及利益之深、推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對香港發展同樣有立牌指路作用。

更重要的是,《決定》開啟了國家新一輪改革開放大潮。國家的改革開放,當然包括香港,香港的改革也必然與國家改革同步,不能繼續抱住「舊黃曆」、滿足於過去優勢,對於世界大變局沒有積極應對,對於積存多年的深層次矛盾未能突破。《決定》對香港的最重要意義,就是呼喚香港推行一場全面、深化的改革,通過改革促發展,通過改革實現由治及興。

香港各界對於三中全會《決定》的關注,既在於改革開放對於香港發展有着重要意義,香港的騰飛可以說是伴隨改革開放而來,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日的香港,同時也反映了各界對於香港前景的關心以至憂慮——面對內憂外患,香港何去何從?如何鞏固原有優勢、不斷開拓新發展空間,不少市民心中沒底,都希望在《決定》中尋找答案。

《決定》對香港特區的部署十分明確:根本點是發揮一國兩制優勢。具體是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同時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當中有幾點值得留意。

香港推動改革 要突破制度問題

一是《決定》對於香港的規劃,都是建基於一個經濟城市,只講發展不講政治,就是要求香港做「聯通世界」之地,而不是政治鬥爭、與西方叫陣嗆聲的前沿地。

二是要求香港鞏固提升「三個中心」,當中既表明這是香港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時重點提及這3個中心,也表明這3個中心近年都面對嚴峻挑戰:股市持續疲弱,集資能力大不如前;航運排名不斷下滑;貿易中心地位也不斷受到挑戰,但特區政府暫時仍未提出有力辦法應對。《決定》要求鞏固提升「三個中心」,具有很強針對性、鞭策性。

三是新提出「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高地」的表述,反映中央對香港的殷切期望,不但要成為人才集聚中心,更要成為人才高地,即是要比其他地區對人才有高一籌的吸引力、對人才更能發揮虹吸效應。這要求特區政府在「搶人才」之外,更要推出有力措施,為國家吸納源源不絕的國際人才。

四是提到「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強調的是機制、制度。《決定》推動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對準的都是機制、制度問題,都是硬骨頭、深水區。敲鑼打鼓、錦上添花的改革,已經過去;之後改革對準的都是制度硬骨頭,當中關係盤根錯節,阻力更大,抵制聲音也更多。香港要推動改革,同樣要突破各種制度改革問題。

《決定》對香港發展的部署,既指明了着力點,更提出了方法論;要落實有關部署,需要推行全面改革,通過改革促發展。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早前在北京會見財政司長陳茂波一行。夏主任在講話中就表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對於面臨內外環境深刻變化的香港來說,同樣要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希望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深入理解和領會三中全會精神,把握機遇,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加快推進香港由治及興。」

這番講話清晰表明了三中全會精神、表明中央對香港的期望:面對大變局,香港各界首要有「識變、應變、求變」認知,更要「把握機遇,銳意改革,主動作為」,最終「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當中的關鍵詞是「求變」與「改革」。

本港政局穩定 政府無理由不大刀闊斧改革

國家由貧窮落後到富起來、強起來,改革開放是扭轉乾坤的關鍵一招,通過不斷深化改革開放,解放生產力,實現了中國發展的奇蹟。然而,香港回歸27年來,能夠說得上全面改革的,只有前特首董建華時期推動的一連串改革,包括問責制、公務員、醫療、房屋、扶貧、教育、產業發展等範疇,都推行了不同程度改革,當中有成功,也有失敗。但由於當年的政治氣氛,很多改革都遭到較大阻力和非議。或者,就是因為前車之鑑,令執政者體會到孟子所謂「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的政治現實,於是對於改革往往不敢大步推進,政策上都是修修補補、加加減減,「改革」再不敢宣之於口。

香港近年的最大改革,主要在於維護國家安全及政制上;而這些改革的推手都不是特區政府,而是中央主導。但隨着香港政局穩定,為特區政府施政提供了回歸以來最有利的環境,特區政府更沒有理由不大刀闊斧推行改革。例如對於公務員的衡工量值,現時對區議員尚且有嚴格的KPI(關鍵績效指標),但對於不稱職、不作為,以至怠政懶政、對地區民生問題一直拖拉推諉的公務員,又當如何?

又如房屋問題,簡約公屋只是應急,根本談不上重要改革;政府如何通過房屋、土地改革,解決劣質劏房問題?又如發展創科問題,全世界都在爭取龍頭企業落戶,都提供各種優惠政策以至提供土地,香港的北部都會區又當如何?「皇帝女唔憂嫁」的心態有否改變?如何在招商引資、對外開放的制度上開展改革?

社會盼施政報告有完整改革藍圖

金融、航運、貿易中心的鞏固和強化,涉及的都是制度問題、改革問題,需要拆牆鬆綁,改變以往的發展模式,不是一兩項改善措施就可以解決。回歸27年,香港需要一場全面改革,改革不合時宜、落後時勢的發展思維和制度,從而激發香港競爭力。特區政府需要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有所回應。改革不是「政策流水帳」,各界都期望施政報告能夠有更完整的改革藍圖。

作者是香港文化協進智庫高級副總裁、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韓成科]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