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調查:子女移民長者 逾兩成至少現中度抑鬱

發佈於

【明報專訊】受本港移民潮影響,有商會問卷調查發現逾兩成有子女移民的「留守長者」,疑出現中度或更嚴重的抑鬱症狀,惟僅極少數人會向鄰居或政府部門求助,建議當局增撥社工資源及改善醫療服務。有組織另提醒社會關注獨居及「以老護老」的留守長者,為他們提供更多心理及經濟上支援。

經緯青年商會今年6至7月以面對面形式訪問112名60至96歲的留守長者,46%受訪者子女已全部移民。調查結果顯示27%受訪者稱與子女關係一般至不佳,21%與海外子女接觸少於每月一次,有26%長者疑似出現中度或更嚴重的抑鬱症狀。

分析顯示女性、教育程度為小學或以下,以及與移民子女關係較差的長者均為高風險群組。

三成不願求助 醫療與生活照顧最急切

調查又顯示33.9%受訪者稱不願主動尋求外部幫助,原因包括難以啟齒、不懂得尋求社區支援、認為社區支援不足。商會形容情况令人擔憂。

另外,調查顯示留守長者最需要的服務依次為醫療保障、生活照顧及社區支援,當中子女移民未滿兩年的長者更覺政府提供的支援不足,顯示仍處適應階段的留守長者更可能有多方面需求,建議當局及社福界推出有關政策。

經緯青年商會會長梁芷琳建議關愛隊等地區組織主動識別隱蔽長者,鼓勵他們參與社交活動,以及提供陪診等生活照顧及情緒輔導;政府政策方面,則應增加社工資源,除讓個案聯絡更頻密,亦要讓留守長者容易得知如何尋求醫療服務。

促增撥資源 倡關愛隊識別隱蔽長者

針對獨居留守長者,商會亦建議樓宇增設鄰舍友善計劃,守望相助。

明愛安老服務高級督導主任陳淑嫻稱,社會應尤其關注「以老護老」的留守長者,舉例一名年屆80歲婆婆,兩名子女去年相繼移民後,又需照顧患認知障礙症80多歲的丈夫。陳強調此類個案在心理及經濟上均需更多支援。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