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何子煜:認清青年需求 善用公屋資源

發佈於

【明報文章】早前房屋署長羅淑佩以「一生人生涯規劃唔應該咁,我哋好肉赤」,回應網民指寧願做簡單工作以維持輪候公屋資格的說法。而特首李家超、政務司長陳國基亦呼籲青年,不要為了等公屋而放棄收穫更高薪金的發展機會。

若抽取片言隻語解讀,社會或認為官員是對時下青年有意見。但若然結合政府近來持續打擊濫用公屋的措施來看,尤其不惜考慮動用懸賞掃蕩濫用個案,便不難明白政策的主要目標,仍是確保公屋資源得到善用,而非針對個別年齡層。故此,我們需要從「善用公屋資源」的角度出發,準確回應議題。

認清青年申請公屋考慮因素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政府官員孜孜不倦呼籲青年追求更光輝未來,立心固然良善。然而,政府未能夠準確把握青年申請公屋的真正原因。筆者提出兩點觀察:

第一,「優質居所」的關注優次度下降。對上一輩來說,「安居樂業」是他們的首要目標——擁有優質的私人居所,貼上「全海景」、「港島半山」、「名牌校網」等標籤,便是「人生勝利組」的配置。不過,時下青年的人生目標已變得多元,更多是包括造福社群、自我實現、體驗生活等。具體而言,相比住海景房或半山豪宅,青年更願意投資如拍攝微電影參與國際電影節,或到南非參與海洋生態考察及動物收容所義工服務。

這些「夢想」,或許缺經濟價值,但當中創造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對許多青年來說是無可比擬的。故此,公屋租金低廉而仍有基礎的社區配套,至少滿足了青年對「安樂窩」的基礎要求。這一高性價比的選擇,自然容易獲得青年擁戴。

第二,對「穩定支出」的追求上升。由於經濟持續下行,未來薪酬待遇很難提升,青年更擔憂失業或凍薪危機。在「開源節流」的角度來看,收入側的環境難以改善,青年只能夠加緊對支出側的管控。

公屋之於租住私人單位來說,最明顯優勢就是租金幅度穩定,而且可預期,畢竟私人單位在租約完結後會被業主逆市加租,時有所聞。部分青年未必不能夠承擔私人單位租金,但考慮到無法承受加租或任何形式的開支不穩定性,公屋單位毫無疑問是最安全的選擇。

此外,租住私人單位每次搬遷都需要搬遷費、購置新家具的開支、新租約的「兩按一上」(即兩個月租金作按金、一個月租金作上期),而居住公屋則只需要一個月按金。這種可預期性、穩定性,確實令公屋備受青年青睞。

對症下藥 開拓青年宿舍作房屋階梯

基於上述兩點觀察,我們不難發現,以「切勿躺平」作呼籲必然不是足夠全面的答案,政府目前增建更多資助房屋,以及推行「青年未來置業儲蓄計劃」等方案,皆非良方。

政府現行的青年宿舍政策,向來廣受青年歡迎。據政府早前回覆立法會議員質詢,表示目前正營運的5間青年宿舍,截至今年2月底,入住率平均約達九成。然而,青年宿舍一直被視為是過渡房屋類型的措施,總租期合計不得超過5年,致部分青年在租住期滿後,有可能回流到輪候公屋;亦有青年索性剛滿18歲就輪候公屋,顯然與政府方針背道而馳。

筆者建議,政府應確立青年宿舍是房屋階梯的一部分,容許青年長期居住,徹底將這部分青年從公屋輪候中分流出去;並設立「圓夢基金」,若青年遷出青年宿舍並放棄特定年期內輪候公屋資格,便可一筆過領取相等於其總租金三分之一的現金,作為支持他/她實現個人夢想的援助。

政策問題多為供與求的問題。只有找到需求痛點,對症下藥,讓青年在自我實現過程中感受到政策帶來的幸福感,這個城市才能更有希望。

作者是政賢力量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何子煜]

繼續閱讀
贊助商